昭昭素明月,暉光照我床。
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
微風吹閨闥,羅帷自飄揚。
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
東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鳥翻南飛,翩翩獨翱翔,
悲聲命儔匹,哀鳴傷我腸。
感物懷所思,泣涕忽沾裳。
佇立吐高吟,舒憤訴穹蒼。
漢代從漢武帝開始設立了一個專門掌管音樂的機構,叫做“樂府”,它的具體任務是制造樂譜,搜集歌辭,訓練樂工。“樂府”所用的歌辭一部分由文人創(chuàng)作,一部分由民間搜集。從民間搜集的部分,文學史上稱之為“樂府民歌”。不論是文人的創(chuàng)作,還是從民間搜集的,凡是入于“樂府”的,都叫“樂府詩”。樂府設立后的最大功績是除“雅樂”之外,還利用了“俗樂”,結果使許多民間詩歌得以記錄保存和流傳。
《傷歌行》是漢樂府中的一首民歌。
寫詩的人是一個困守春閨的怨女,抒發(fā)的是春夜里憂懷離怨之情。詩的氛圍是一個春天的深夜,掛在高天的明月,也好象有嫌碧海夜空的寂寞,悄悄地灑下輝光,穿閣入戶,找到了這個夜深不寐的人,把光彩投向了她的床頭。殊不知這不能入寐的憂人,既不需要明月的光影,也不需要微風吹動的聲音,她希望的是能在這百無聊賴的春夜早些睡去,或許在夢中能得就心中之所思。然而,往往越是人所不需要的,越是讓人感到多得無法消受,濃得無法排遣。這時燭照床頭的明月和吹動羅帷的微風,以及由它們和縈繞心頭的寂寞所構成的長夜,就成了這個春閨怨女所最為煩惱的東西。它們來到人的床頭,吹拂羅帷,都在使人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處境,增濃環(huán)境冷落的氣氛。這是詩中傷情入歌的開始。也可以說是寫被動傷情。
深閨中不寐的憂人,由被動傷情,而想主動地去驅遣憂懷,然而由于愁怨太深,反而形成為自尋煩惱。詩中從第七句開始,接連有八句詩寫的就是這種情景。這位傷懷的女子,她被春風月色擾動得不能入眠,心想到戶外消遣時光,釋解憂懷;于是攬衣曳帶,趿上鞋子,以期在堂下的閑步所見中,改換心情,平慰憂懷。然而下堂后所得的結果,卻是傷懷不減,倍增離憂。詩人真切地抒發(fā)了她的心情,作了深情地描述: “東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鳥翻南飛,翩翩獨翱翔。悲聲命儔匹,哀鳴傷我腸。”我們從這些詩句中可以感受到這個堂下徘徊的離人的苦悶。她為了排解愁思走下了廳堂,徘徊往返,悒郁不減,反倒把心海的波瀾激得更加涌動不平,甚至茫然失去了“下堂”的目的:“東西安所之”,不知道應該走到何處去。還有那失伴的飛鳥,孤聲哀鳴,翩翩飛過,使春夜懷人的氣氛更加濃重,因為這“悲聲命儔匹”的春鳥的哀鳴聲里正有她發(fā)自己心的傷痛。此時的哀鳴鳥與斷腸人,實可謂同命相憐,同聲相應,但彼此之間又誰都不能給誰以實際的解脫,尤其是春鳥飛鳴過后,堂下的憂人連這一聲哀鳴的慰藉,也消失在寂寥的蒼穹之下了!抒情詩是抒發(fā)心底的已存之情,詩中的抒情,要托出最濃最烈的情態(tài)。這個無名的女詩人,她把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情懷抒寫到了最高峰的地步。
這種剪不斷、遣不散的情懷,在實際生活中是很難了結的,入詩也是很難收尾的。但是這位憂人找到了不了了之、了之未了的處理方式: “感物懷所思,泣涕忽沾裳。佇立吐高吟,舒憤訴穹蒼?!奔热慌徘膊涣藨n懷,那就不要束縛自己的心情了,就索性去放任思懷,借助于這春夜中一切可以寄托情懷之物,使情與物動。頓時也就思潮如涌,痛淚長流, “泣涕忽沾裳”。痛苦時有淚可泣會減少一時的痛苦,古詩云“悲歌可以當泣”??墒窃诒鞯漠敃r,有何反響,有何慰藉?只有那無語的青天在聽她的傾訴。到此時,這個被春夜里的明月、微風、春鳥感發(fā)得不能自安的憂怨人,只找到了一個無所反響的蒼穹作為舒憤的聽訴者,結局也實在可憐。也許是人在心靈中缺少的或失落的東西,在時間的春夏秋冬里,在空間的東西南北上下方,都是根本無法找到的。這可能是這首詩中的心理展現(xiàn)所給人們的最真實的心靈啟示。
在樂府詩中,這首詩以感情濃烈、刻畫細致、表現(xiàn)含蓄、意味深遠為獨有特長。
上一篇:駱賓王《在獄詠蟬》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