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何景明·答望之》原文賞析
念汝書難達,登樓望欲迷。天寒一雁至,日暮萬行啼。饑饉饒群盜,征求及寡妻。江湖更搖落,何處可安棲。
孟望之,名洋,河南信陽人,弘治十八年進士,是何景明的表弟。能詩能文,有《有涯集》。與何景明交往甚深,常有詩相唱和,何景明的墓志銘就是他寫的。這首詩是何景明正德初年賦閑鄉居時所作。當時孟洋宦游在外,作詩寄景明。這是答詩,原二首,這是第一首。
首聯先寫別后殷切盼望來書的心情。想到目前時局不太平,兵荒馬亂,送封信很不容易,忍不住登樓遠望。可是,煙水迷茫,何處是你的蹤跡呢?先倒敘一筆,為后文作勢。而“書難達”一語,也就把頸聯所寫時局形勢暗示出來了。頷聯承上登樓眺望,兼以 “一雁”寓來書,點出題中 “答”字之意。“萬行啼”是說自己捧讀來書時的喜極而淚之狀。“天寒”、“日暮”,也暗寓時局的蕭條。頸聯鋪敘時局。《爾雅·釋天》: “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泛指年成不好。有了災荒,饑民鋌而走險,揭竿起義,地方自然不平靜,官府也就更多苛捐雜稅了。杜甫《無家別》: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又呈吳郎》: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沾巾。”征求,聚斂搜括的意思,指官府。這一聯與首句“書難達”隱隱關合,兵荒馬亂,盜起縱橫,而你卻漂泊江湖,音書難達,就更添我的系念之情了。尾聯出句著一“更”字脈絡更加緊密。宋《九辯》: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擺落而變衰。”后世即常以“搖落”代指深秋,“江湖”在這里也有雙關之意,兼指孟望之正漂泊江湖。饑鴻遍野,關河阻隔,官吏誅求,音迅難通,又加上秋風蕭瑟,凄涼滿眼,又何處是你的安身之地呢?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上一篇:古詩《何景明·竹枝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梁啟超·紀事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