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舜欽
春陽泛野動, 春陰與天低。
遠林氣藹藹, 長道風依依。
覽物雖暫適, 感懷翻然移。
所見既可駭, 所聞良可悲。
去年水后旱, 田畝不及犁。
冬溫晚得雪, 宿麥生者稀。
前去固無望, 即日已苦饑。
老稚滿田野, 斲掘尋鳧茈。
此物近亦盡, 卷耳共所資。
昔云能驅風, 充腹理不疑。
今乃有毒厲, 腸胃生瘡痍。
十有七八死, 當路橫其尸。
犬彘咋其骨, 烏鳶啄其皮。
胡為殘良民, 令此鳥獸肥?
天豈意如此? 泱蕩莫可知!
高位厭粱肉, 坐論攙云霓;
豈無富人術, 使之長熙熙?
我今饑伶俜, 憫此復自思:
自濟既不暇, 將復奈爾為!
愁憤徒滿胸, 嶸峵不能齊。
這首詩開篇沒有直奔主題,正面描繪民不聊生的慘苦景象,而是從沉郁荒涼的自然景觀起筆。這樣一開始就使全詩籠罩在一種陰郁的氣氛之中,從側面烘托了下文?!坝[物雖暫適,感懷翻然移”兩句,一句承上,一句啟下,而“暫適”前著一“雖”字,說明是勉強接受眼前景色,語意上則加強了“感物”一句,使悲憤難忍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激切,從而為下面貧苦百姓的悲慘命運的實錄蓄了勢。這是全詩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從“所見既可駭,所聞良可悲”起,這兩句既交代了“感物”的原因,也為下面的敘寫作了總括?!叭ツ晁蠛怠彼木湟云骄彽挠浭率址ㄓ涗浟颂旌导由贤硌?,土地荒蕪,田禾無收的情況,而后夾入兩句沉緩痛楚的議論,“前去固無望,即日已苦饑”,轉入對饑苦難熬的老百姓可悲遭遇的敘寫。“老稚滿田野,斲掘尋鳧茈”,黃發垂髫遍野爭挖鳧茈,已是一幅令人心酸的畫面,而鳧茈也已“近亦盡”,于是乎紛紛以卷耳充饑,以至于中毒身亡,“十有七八死”概寫死者之眾,“當路橫其尸”具現遍野餓殍的慘狀,而“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則是在全景式的描寫中突現一個特寫鏡頭,把慘不忍睹的畫面推到人們的眼前,令人驚悸。這十八句由記事而描寫,由全景到特寫,由平緩而激切,這種推進式的寫法以儉省的筆墨展現了一幅慘絕人寰的圖畫,詩人的同情,詩人的悲憤,詩人心靈的震顫都飽含于其中了。于是,詩人禁不住搶天呼地號叫了:“胡為殘良民,令此鳥獸肥?天豈意如此?”這是在強烈震動中感情的進發。但是天意“泱蕩莫可知”,正是問天天無語,責天天不應,看似平夷的五個字,卻把老百姓呼告無門,解救無望的悲慘境地明明白白地表現出來了。緊接著詩人把抨擊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尸位素餐的上層統治集團,他們飽食珍饈,高談闊論,卻無經國濟民之術,“高位厭粱肉,坐論攙云霓”兩句與前面對老百姓饑不擇食,中毒身死,尸橫遍野,禽獸爭食的描寫形成強烈的對比,更現其丑惡,也更加深了諷刺與批判的力量。這是全詩的第二部分,也是中心部分,它不僅刻劃了貧苦人民的凄慘境遇,斥責了達官貴人空談誤國的行為,而且滲透了作者滿腔的同情。正是這種古道熱腸使詩人面對凋敝的民生而責之于己。
在最后一部分,渲泄了陷于饑寒之中的詩人欲濟蒼生而不得的心跡。“悲憤徒滿胸,嶸峵不能齊”,這如同山嶺一般郁結胸膺的憂憤,不是為自己的“饑伶俜”,也不是為“自濟”的“不暇”,而是為陷于水火之中的老百姓。全詩以覽物暫適,感物情移起,以悲憤滿胸,嶸峵不齊結,前后呼應,既完成了揭露社會現實,抨擊統治集團的主題,也完成了一名憂國憂民,敢于為民呼告,為民請命的詩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蘇舜欽的詩歌以豪放見稱?!冻悄细袘殉视朗濉烦浞值伢w現了他的這一詩風。在這首詩中,他敢于直面重大的社會問題,敢于對上層統治者作無情揭露,敢于為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大聲呼告,敢于讓激憤的感情奔涌,一句話他敢于以自己的詩歌“驚眾”,這正是蘇舜欽詩歌豪放風格的實質。
上一篇:《囝·唐·顧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孤兒行·漢樂府》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