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王伯成·貶夜郎(第三折)
唐明皇慕李白詩才,宣李白入朝。李白醉草嚇蠻書,并當場賦詞,楊貴妃為李捧硯,高力士脫靴。這次進宮雖然顯示了李白的才情橫溢,但他卻發現被人稱之為“風凰歌舞地”的宮廷,原來是“龍虎戰爭場”。李白第二次被宣入朝,他又喝得酩酊大醉,騎馬驚了楊貴妃。盡管唐明皇怪他無禮還是賜酒、贈衣,令楊貴妃、安祿山送他出宮。李白察楊安有私,認為安祿山是禍國之源,將來必反。接著他第三次又被宣入朝。正撞見安祿山與楊貴妃在一起鬼混。高力士、安祿山、楊貴妃忙向李白勸酒,他只得強顏笑飲,并借安祿山央他吃荔枝時,把安、楊嘲諷了一番。由于李白對朝政不滿,又得罪了楊貴妃,被貶休官。他遨游江湖,來到采石,中秋泛舟賞月,酒醉后向江中撈月,落入水府,受到龍王及其文武將相熱情歡迎。
(一行上) (祿山、旦云了) (外宣末了) (正末扮帶酒上了)
【中呂粉蝶兒】只被宿酒禁持,轟騰煞浩然之氣,幾曾明白見一個烏兔西飛?今日醉鄉中,如混沌,初分天地。恰辨得個南北東西,被子規聲喚回春睡。
【醉春風】 一壁恰烘得錦袍干,又酒淹得衫袖濕。半醒時猶透頂門香,不吃時怎由得你、你?耽擱得半世無成,非是我一心偏好,則為你滿朝皆醉。
【迎山客】 比及沾雨露,恨不得吐虹霓,滄海倒傾和月吸。向翠紅鄉、圖畫里,不設著舞筵席,枉辜負了遲日江山麗。
【醉高歌】腳列趄登輦路花基,神恍惚步瑤階玉砌。吐了口中涎,按捺定心頭氣,勉強山呼萬歲。
(正末失驚了)
【石榴花】 疑怪翠樓人用錦重圍,不聽得月殿樂聲齊。往常恐東風吹與外人知,怎想這里泄露天機。知他那堝兒里醉倒唐皇帝,空有聚溫泉一派香池。又無落花輕泛波紋細,怎生誤走到武陵溪?
(外、末、旦做住了) (外末同旦與正末禮了) (正末云) 不想如此!
【斗鵪鶉】 恰才個倚翠偎紅,揣與個論黃數黑。則他行怕行羞,和我也面紅面赤,誰大兩白日,細看春風玉一圍。卻是甚所為,更做個抱子攜男,莫不忒回干就濕。
(力士云了) (一同與正末把酒了) (末笑科)
【普天樂】 不須你沈郎憂、蕭郎難易,就末央宮擺布樽壘。直吃的盡醉方歸,折末藏著劍鋒,承著機密。漢國公臣臻臻地,來來來吃一回呂太后筵席。穩便波鸞交鳳友,休憂波鶯兒燕子,休忙波蝶使蜂媒。
(正末云了) (外把盞了) (末云了)
【干荷葉】 來的盞不曾推,有的話且休提。準備著明日,向君王行主意的緊支持。刁蹬的廝央及,被我連珠兒飲了三兩杯,則理會酒肉擅場吃。
【上小樓】 這孩兒何曾夜啼,無些驚氣,嬌的不肯離懷,懶慵挪步,怕見獨立。三衙家,繞定著,親娘扒背,兀的后宮中養軍千日。
【幺】 穿了好的,吃了好的,盛比別人。非理分外,費衣搭食。甚時曾向人前,分明喘氣,他一身兒孝當竭力。
(云) 力士,我只道宮里宣喚,誰想如此! (旦云了)
【滿庭芳】 你心知腹知,宮中子母,村里夫妻。覷得俺唐明皇顛倒如兒戲。我不來這期間敢錦被堆堆。得了兒不語一官半職,做了個六證三媒,枉了閑咷氣。又道我虎嚇你酒食,怕誤了你愛月夜眠遲。
(正末做出殿科) (外扯住了) (外將荔枝上了) (外央正末吃科) (末取物簽科) (云) 我本待簽一個來,卻簽著你兩個。
【快活三) 沾拈著不摘離,廝胡突不憐俐,盡壓著玉枝漿白蓮釀錦棖醅,官里更加上些忍辱波羅密。
【鮑老兒】 若是忔摟定舌尖上度與吃,更壓著王母蟠桃會,更做果木叢中占了第一。量這廝有多少甜滋味,壓著商川甘蔗,鄱陽龍眼,杭地楊梅,吳江乳桔,福州柑欖,不如魏府鵝梨。
(覷旦科)
【哨遍】 兩葉眉兒頻擊蹙,鎖青嵐一帶驪山翠。香靄暗宮闈,則是子孫司里酒病花醫,則為個肥肌體,把錦幃繡幄,幔幙垂簾,做了張蓄世界的鴛鴦被。這張紙于官不利,作云屏斜掩,霧帳低垂。那里是遮藏丑事護身符,則是張發露私情樂章集。看你執盞殷勤,捧硯驅馳,脫靴面皮。
(云) 你問我那里去。
【耍孩兒】 一頭離了鶯花地,直赴俺蓬萊宴會。碧桃間拂面風吹,浩歌聲聒耳如雷; 平驅風月妝詩興,倒卷江湖此酒杯。偃仰在銀河內,折末冠簪顛倒,衫袖淋漓。
(云) 我知道,我知道。
【五煞】見沒處發付咱, 便飇一聲宣喚你。 這場誤賺神仙罪, 我閑來親去朝金闕, 不記誰扶下玉梯。 這唵臜輩, 閑中取靜, 醉后添愁。【四煞】你親上親,我鬼中鬼,無用如碧澄澄綠湛湛清冷水,于民只解滌塵垢,潤國何曾洗是非。水共祿山渾相類,見了些浮花浪芯,玉骨冰肌。
【三煞】 大古里家不和鄰里欺,人貧賤也親子離。不求金玉重重貴,你惟情之外別無想,除睡人間總不知。慌得來無把臂,不曾三年乳哺,一劃合肥。
(外末共旦云了) (末做指祿山云了)
【二煞】 拈起紙筆標事實,教千年萬古傳于世。看了書中有女顏如玉,路上行人口勝碑。兒曹悔之晚矣! 歸去來兮!
【尾】 沒遭罹李翰林,忒昏沉楊貴妃。見如今鳳幃中摟搶著肥兒睡,更那里別尋個杜子美。(下)
祿山: 安祿山。唐營州柳城胡人,開元年間為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部將,后為唐玄宗寵信,兼領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狡猾兇殘,野心勃勃。天寶14年,勾結突厥族人史思明,以誅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攻陷長安,自稱雄武皇帝,國號燕。禁持: 擺布、折磨。轟騰煞: 折騰盡,攪盡。混沌: 原作“渾沌”。古人想象中的世界開辟前的狀態。列趄 (qie怯) 又作趔趄、列側等。謂人走路時,立腳不穩,腳步踉蹌,身體傾斜的樣子。按捺 (na納): 壓抑、忍耐。那堝 (guo鍋) 兒: 那達兒、那里。
武陵溪: 這里比喻世外仙境。揣與: 強加于人、硬給與。大兩白日: 大天白日。未央宮: 漢代宮殿名,這里泛指宮殿。刁蹬: 一作刁鐙。刁難,作梗。連珠兒: 接連不斷的意思。擅場: 壓倒全場,超過眾人。不憐俐: 一作不伶俐。不干凈的意思,指男女之間的暖昧關系。更壓著: 更賽過的意思。 青嵐: 山中青色的霧氣。 飇(diu丟): 拋擲。 唵臜(a za阿扎): 骯臟,引伸為惡劣、壞。大古: 大概、多半。劃(chan顫): 一味地、一股勁兒地。兒曹: 你們,你輩。歸去來兮: 即歸去的意思。來、兮是語氣助詞,無意義。東晉陶淵明有一篇辭賦名叫 《歸去來兮辭》。罹 (li梨): 遭遇、遭受。李翰林: 李白。李白曾做過供奉翰林。杜子美: 唐代大詩人杜甫,字子美。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不惟才華橫溢,更有“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大志。忠君愛國,一身浩然正氣。他奉詔入朝寫嚇蠻書,認為天賜良機,得以施展抱負:“再整理乾坤紀綱”,但現實卻使他感到,“鳳凰歌舞地”,原來卻是“龍虎戰爭場”。理想和現實一開始就拉開如此的距離。這就為全劇埋下了最深刻、最根本的沖突基因,劇情就是這樣在矛盾的氛圍中展開。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理想遭到現實的撞擊后,他焦慮、迷茫和不安。他常對影舉杯,借酒澆愁,但酒愈多,愁愈深,憂愈烈,心靈在嘶喊:“天教我眼睜睜死生無路”! 他希望新的轉機,因此,在李白第二次被宣入朝時,他為不誤時事,駕馬如“狂風驟雨”直奔朝門,但卻因楊貴妃受驚,觸怒唐明皇。楊貴妃重于一切,與楊貴妃相悖,就是對皇上不恭。這使李白對明皇大失所望。盡管明皇為李白又是勸酒,又是賜衣,但絲毫沒有驅散他心頭的寒冷,他從宮中的氣氛中清醒地感到,禍國之源,必是安賊 (安祿山)。這樣,矛盾就向縱深發展。一方面是皇上的昏憤,楊貴妃的驕橫,安祿山的陰險,使李白理想的上空陰霾密布,遮住了陽光; 另一方面,是皇上的溺愛使楊貴妃的驕橫進一步發展成為霸道,安祿山的陰險,將直接危及國家的安全,而安楊的勾結,將意味著國家災難深重,積重難返。這幾方面的相互作用,將構成國家動蕩的深層原因。其中,皇上的昏憒和迷誤是最重要的矛盾,但不是主要的矛盾,因皇帝如何,并不會動搖李白的理想和信仰,而安楊的存在,則意味著在李白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插下了一座難以攀越的險惡山峰。山峰再險,也得攀越,這是劇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第三折是劇情沖突最為激烈的一折。
李白憂國憂民,但他對皇上還是忠心耿耿,他就是帶著這種矛盾的心理,第三次應“宣”走進朝門的。但使他震驚和意外的是,見到的不是唐明皇,而是安祿山和楊貴妃在一起“倚翠偎紅”“抱女攜男”。這猶如炸雷轟頂的事實,徹底炸開了他理想和情感的防線,在情節中也設下了一個巨大的落差點和裂變區,安祿山和楊貴妃肉體上的合二為一,政治上的狼狽為奸,一下子使李白熾熱如火的心徹底變冷了,面對現實,他只有兩種選擇,一是主動后退,風平浪靜地過去,二是面對現實,和權貴作不屈的斗爭。李白桀傲不馴,無所畏懼,對理想和明皇的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后退。因而一場激烈的矛盾沖突,在突然的震驚之后,必然推向高潮。李白先是借高力士,安祿山、楊貴妃勸酒之機,機智地想著“向君王行主意”,以便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當楊貴妃直接說了“唐明皇顛倒如兒戲”的話之后,李白內心深處翻騰的不安和憤怒再也壓抑不住了,他借安祿山“央”他吃荔枝時,大膽而直接地嘲諷安祿山和楊貴妃:“我本待簽著一個來,卻簽著你兩個”,直逼安、楊。最后他索性直接展開面對面的斗爭:“拈起紙筆標是實,教千年萬古傳于世……兒曹悔之晚矣。”刀光劍影式的矛盾沖突,由此達到頂峰,讓人血液沸騰,欲平難靜。但烏云還是遮住了太陽,李白被貶于夜郎,情節在悲劇的氣氛中向第四折延伸。
由第三折,我們大概可以看到藝術上以下幾點可取之處: 緊緊地抓住矛盾的必然性安排戲劇沖突。曹禺曾主張用必然來表示偶然,《李白貶夜郎》的劇情雖必然和偶然相交織,偶然和必然相錯雜,但作家始終用必然來表示偶然,貫穿偶然,統帥偶然,使得矛盾沖突激烈而不荒唐,平緩而不平淡,就象一幅畫,畫面雖復雜,但底色始終是鮮明奪目的。在矛盾沖突中展開刻畫人物,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推動情節,二者相互作用,渾然一體。全劇矛盾沖突的發生、發展,解決和結束,實際上也是李白性格的逐步明確和發展過程,而李白性格的明確和發展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情節的發展過程,這就收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讓人沉迷在情節的同時,受到人物性格的感染,受到人物性格的感染時,又領受到劇情中的快悅。這就象是兩條平行線,都交匯于讀者,又作用于讀者,從而快速地推動讀者進入劇情和人物的欣賞中。當然,劇本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如表現李白的性格和心理,只用酒來表現,這就顯得方法單一了些。其次,矛盾沖突未能充分展開,沖突的激烈程度是靠讀者的內省力和想象力來實現的,這就影響到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的發揮。再次,科白這一交待情節、描述環境的重要方法,在劇中運用過少,使欣賞產生了難以克服的澀滯現象。
上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
下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費唐臣·貶黃州(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