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唐)岑參
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①。
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
涼秋八月蕭關道,北風吹斷天山草。
昆侖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將送君,秦山遙望隴山云。
邊城夜夜多愁夢,向月胡笳誰喜聞。
【作者簡介】
作者岑參見前《經隴頭分水》作者簡介。
【詞語簡注】
①紫髯:髯(音rán),胡須。紫髯即赤褐色的胡子。
【內容簡析】
本詩是唐朝詩人岑參的一首著名邊塞詩作。岑參曾兩度從軍前往安西、武威、北庭和輪臺間,多年的從軍經歷,使他對邊塞生活有了深刻體驗,對出使西域所經沿途地域風光、民俗、風情多有了解。這首詩,當是顏真卿(709~785年)以監察御史身份出使河、隴,充任河西、隴右軍試覆田交兵使離開長安時,岑參寫就的贈別詩。
全詩開篇即空兀而起:“君不聞胡笳聲最悲”,那是紅胡子綠眼珠的西域胡人在吹響。更奇特的是,胡笳吹奏,一曲還未終了,衛戍樓蘭的征夫兒郎便因笳聲思鄉生愁,甚至將要愁殺而死了。前四句極盡夸張,當使顏真卿這位以前從未出過邊塞的人對邊地生活有了深刻印象。接下來四句,詩人筆走四方,著力描述邊塞的遼闊與艱險。才是八月,六盤山下的蕭關古道已是秋涼氣寒,而漫天呼嘯的北風,竟會吹斷千里之外的天山草木;昆侖山的夜晚,一彎新月斜掛在南天穹宇上,忽又聽得胡人面向冷月,吹奏著凄清的胡笳。最后四句,詩人緊扣胡笳之聲,先寫胡笳的哀怨聲里,詩人將送友人前行,從秦山遙望六盤山一帶云霧,在邊城的每一個夜晚,戍邊之人都會有許多憂傷的愁夢,那面向寒月的胡笳聲,恐怕更是誰都不愛聽聞的吧!
全詩圍繞“胡笳”作詩,起筆與結尾均以胡笳入詩,展現了詩人對邊地生活的諳熟及對六盤山一帶物候、時令變化的了解,筆力雄健,情思奇妙,表現出一種悲壯奇峭、豪邁爽朗的獨特藝術風格。
上一篇:(漢)蔡琰《胡笳十八拍(節選)》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五代)無名氏《賀 圣 朝》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