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噫歌
陟彼北邙兮,噫!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巍兮,噫!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五噫歌》很有名,歷來廣為傳頌。前三句是寫所見,后兩句寫詩人所感。即事興情,非常自然。
前三句說:詩人登上那洛陽北郊的北邙山,回頭瞻望帝京洛陽,看見那帝王貴族的宮殿巍峨高大。這是如實描寫人入皆有的生活經驗,登高可以望遠。皇宮苑囿及貴戚王府,人民群眾是無法進去的,其宅第之廣大與建筑之豪華難以想見,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詩人登山也一定看見了老百姓破爛窄小擁擠的貧民窟,也一定看見了熙來攘往的商店街市,但這些同詩人要表達的主題無關,并且,也不是詩人登高所見的最強烈最突出的印象。因為這些景象在別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詩人省略不寫,單刀直入、開門見山描寫登高遠望最強烈的印象:帝王崔巍的宮闕殿閣,貴族的連云的宅第苑囿。這樸實的如實描寫,為下面抒發感嘆作鋪墊,或者說是詩人發生感嘆的物質基礎。
后兩句說:老百姓的辛苦啊!唉!遠遠沒有盡頭啊!唉!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貴族的奢華享樂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為了修建這些宮殿、宅第、苑囿,供養這些貴族老爺享樂,要花費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 (一)選材上,描寫詩人登高見到的最強烈的印象,突出主體,刪除一切枝葉,非常精煉。(二)結構上,一句緊扣一句,一氣呵成。它先描寫詩人動作:登山, (登山當然是面山而上),登上高處再回頭望(顧瞻),看見“宮闕崔巍”,感嘆“民之劬勞”。如同電影鏡頭剪輯一樣形象、直觀、合乎邏輯。(三)語氣上,每句結尾都有一個感嘆詞“兮”,每句終了,又有一個“噫”字停頓,表現出一言難盡、欲言又止、滿腹憂憤、無窮悲痛的感情,很有獨創性。清人張玉穀在《古詩賞析》中評此詩“無窮悲痛,全在五個‘噫’字托出,真是創體。”這個分析很中肯。構思上,這詩是“即事興情”,不是象有的人那樣拼湊字句做文章。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五中說寫詩詞有“流露于不自知,觸發于弗克自已”的情況,梁鴻由于出身家貧,親自耕織,了解人民苦難,所以看到帝王“宮闕崔巍”就“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難,深刻揭示了一種社會現象的本質,難怪皇帝要大為震怒抓他了。
上一篇:五侯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五洲夜發|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