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孔尚任《桃花扇·卻奩》原文與翻譯、賞析
(生) 香君天姿國色,今日插了幾朵珠翠,穿了一套綺羅,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愛。(小旦) 這都虧了楊老爺幫襯哩。
【江兒水】送到纏頭錦,百寶箱,珠圍翠繞流蘇帳,銀燭籠紗通宵亮,金杯勸酒合席唱。今日又早早來看,恰似親生自養,賠了妝奩,又早敲門來望。
(末) 既蒙問及,小弟只得實告了。這些妝奩酒席,約費二百余金,皆出懷寧之手。(生) 是那皖人阮大鋮么?(末) 正是。(生) 他為何這樣周旋?(末) 不過欲納交足下之意。
【五供養】 (末)羨你風流雅望,東洛才名,西漢文章。逢迎隨處有,爭看坐車郎。秦淮妙處,暫尋個佳人相傍,也要些鴛鴦被、芙蓉妝;你道是誰的,是那南鄰大阮,嫁衣全忙。
(生)原來如此,俺看圓海情辭迫切,亦覺可憐。就便真是魏黨,悔過來歸,亦不可絕之太甚,況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見,即為分解。(末) 果然如此,吾黨之幸也。(旦怒介) 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
【川撥棹】不思想,把話兒輕易講。要與他消釋災殃,要與他消釋災殃,也堤防旁人短長。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俺妝奩,便要徇私廢公;那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脫衣介) 脫裙衫,窮不妨; 布荊人,名自香。
(生) 好,好,好! 這等見識,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
【前腔】 (生)平康巷,他能將名節講;偏是咱學校朝堂,偏是咱學校朝堂,混賢奸不問青黃。節和名,非泛常;重和輕,須審詳。
(生看旦介) 俺看香君天姿國色,摘了幾朵珠翠,脫去一套綺羅,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覺可愛。(小旦) 雖如此說,舍了許多東西,倒底可惜。
【尾聲】 金珠到手輕輕放,慣成了嬌癡模樣,辜負俺辛勤做老娘。
《卻奩》一出緊接前一出《眠香》,是寫香君得知楊龍友帶來的妝奩是阮大鋮的贈送而果斷地決定退還的一場戲。在朝宗、香君舉辦定情喜宴時,楊龍友送來 “梳櫳之物” 都交給了李貞麗收存,他沒有說明妝奩的來歷,香君當然也無從知曉。本出寫第二天早晨,楊龍友來看望朝宗并為他們道喜,說明了妝奩來歷,于是引發了香君的強烈的義憤。周貽白評論 《桃花扇》,特別推重《卻奩》 一出,他認為此出是全劇中主要角色侯方域與阮大鋮結怨的開始,香君阻止侯公子與阮大鋮結交,代表了當時的民間輿論,已能分別出兩派的邪正,因此 “這是展開全劇的一項正面斗爭,不可不讀”。(《周貽白戲劇論文選》552頁) 這一出的曲詞也正如吳梅所說,同 《卻奩》 等折一樣 “世皆目為妙詞”( 《吳梅戲曲論文集》 181頁),也是值得欣賞的精品。
這里所選是本出中后半段的五支曲子。楊龍友和李貞麗及朝宗、香君相見寒暄已畢,他見香君梳妝之后身穿綺羅、頭戴珠翠,花容月貌又增添幾分美艷,把她稱贊一番。李貞麗向楊龍友表示感謝,她唱 【江兒水】 一曲,曲詞羅列那一份妝奩的厚重與珍貴。在這個妓院老鴇的眼里,她看重的只有這些錦繡和珠翠了。但她心里畢竟有些納悶: 香君不是楊龍友的親生女兒,楊龍友雖是督撫馬士英的妹夫卻并不富裕,他為會么要送這么貴重的妝奩呢? 于是,她要向楊龍友詢問明白。侯朝宗聽李貞麗問起此事,他也覺得這確實是個疑問,不明白心中不安。這時,楊龍友只得實話實說,告訴他們妝奩是阮大鋮托他送的。【五供養】 一曲是楊龍友所唱,曲詞向朝宗說明,阮大鋮仰慕侯公子的聲望和才名,愿意和他這樣的文壇名士結交,想到他新納名姬需要妝奩,就特意置辦了這些禮物贈送給他。楊龍友混跡于官場之中,早已學得世故油滑,他的回答十分得體,既恭維了侯公子,又表達了阮大鋮的好意而掩藏了阮大鋮的真實目的,曲詞非常符合楊龍友的身份。
侯方域聽罷,想到自己同阮大鋮久不來往,仍不明白他為什么要這樣和自己套近乎。楊龍友只得進一步說明阮大鋮的真實用意。原來阮大鋮在天啟年間曾追隨閹黨魏忠賢,是東林黨人的政敵,近日又遭到復社成員吳應箕、陳貞慧等人的攻擊,阮大鋮知道侯方域是名門公子,又是復社諸君的親密朋友,打算請他為自己分辯。朝宗聽罷,立即表示愿意在吳次尾、陳貞慧二位至交面前為阮大鋮說情。侯方域有這樣的態度并不奇怪,因為他本人沒有直接同阮大鋮結仇,如今阮大鋮主動送他厚禮,他或者是覺得拿了別人家的東西嘴軟,或者是由于書生的幼稚與單純,因此把他同阮大鋮之間政治派系上的對立不自覺地便淡化了。但是,香君卻不然,她聽說妝奩是阮大鋮送的,而侯公子竟然表示要答應阮大鋮的要求,不由得怒形于色。她不顧楊龍友的在場,立即對侯公子予以質問:
官人是何說話! 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 婦人女子,無不唾罵。
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
這幾句話字字鏗鏘,句句閃光,如石彈鐵丸,落地濺起火花。這是《桃花扇》劇中李香君第一次政治立場的亮相。此時我們看到的香君,已不是前面出現的那個單純的天生麗質、花容月貌的香君,也不是僅僅會丹唇善歌、長袖善舞的香君,而是一位在關鍵時刻能夠杏眼圓睜、柳眉倒豎的香君,是一個對于政治與時局是非分明、愛憎強烈的香君。【川撥棹】 一曲,就是香君在這種情況下演唱的,曲詞閃射出正義之光,噴吐出憤激之情。她指責侯公子不該不加思索就說出那樣的話,并進一步告誡說,侯公子只想著為別人消災弭難,也不能不顧及正人君子的議論。而且又直言不諱地指出,侯公子肯定是因為接受了阮大鋮送的妝奩,就要循私情而喪原則。于是她果斷地摘除首飾,脫下錦衣,明確表示即使受窮苦、穿布衣,也要保全自己清白的名節。
香君的這番表現,使在場的人感到震驚。楊龍友感嘆香君的剛烈,李貞麗見香君把穿戴的東西丟了一地感到可惜。侯公子則感到羞愧,他沒有想到香君這個普通的青樓女子對于朝廷政治倒有這樣的見識,因而稱香君為畏友。他接唱一支 【川撥棹】 曲子,表達了他對于阮大鋮贈送妝奩一事的重新認識。他覺得香君身在煙花巷中還能這樣講求名節,自己名列文苑朝堂怎么能夠賢奸不辨、是非不分呢? 他又想到自己能成為復社諸君的朋友,正是由于他們看重自己的義氣和志節,如果竟然要和阮大鋮接近,恐怕也不能為復社的朋友所容。那時自己救不了自己,又怎么能救得了別人呢?這樣權衡輕重利弊,侯朝宗決定聽從香君的意見,把妝奩等禮物交楊龍友退還給阮大鋮。
楊龍友離去后,香君仍然余怒未消。通過卻奩這件事,朝宗更加了解香君,也更加喜愛香君。他見香君摘下珠翠、脫去綺羅,一身素裝更顯天姿國色,而且因香君鮮明的政治態度和深刻的社會見識而覺得她非常可敬了。感到失意的只是李貞麗,她見這么多貴重的妝奩又退還給人家了,因心疼財物而惋惜。【尾聲】 一曲是李貞麗所唱,她認為到手的金珠又失去是香君的撒嬌使性造成的,埋怨自己不該把香君慣成這個模樣。此刻,這個只知貪財的鴇兒除了埋怨和嘮叨,她還能說些什么呢?當侯朝宗對她說,這些妝奩他要 “照樣賠來”,她才表示滿意。這一出戲的主角是香君,作者著力刻劃的正是香君,而在此出結束時對次要人物的描寫也不顯得潦草,
【尾聲】 的寥寥三句詞生動地勾畫出了李貞麗的卑瑣形象。
上一篇:《桃溪雪·墜崖》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桃花扇·寄扇》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