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雜劇·朱權《卓文君私奔相如》原文與翻譯、賞析
【調笑令】 我這里見耶,他那里忙把面皮遮。我手抵著牙兒自想者。莫不是夢中走入嫦娥闕?莫不是上天臺誤入仙穴?這的是王孫宅內觀了艷奢。可知道看的人醉眼乜斜。
(孤扮卓王孫,云) 久聞先生善琴,愿操一曲,以滌塵想。(下略)(正末扮司馬相如,取琴鼓科。歌曰) 鳳兮鳳兮求其凰! 安得接翼兮從其翔。巢五云兮鳴朝陽。鳳兮! 鳳兮! 懷予心兮何能忘。(旦扮卓文君,長嘆科) (正末扮相如,唱)
【圣藥王】 我這里曲未絕,他那里心早邪。只將那一聲長嘆向人說。他心又怯,我情又劣。咫尺間千里水云賒。欲寄字呵,又恐怕風急雁行斜。
【麻郎兒】 我這里偷睛兒望者,他將個笑臉兒迎者。可喜娘知疼熱的姐姐,又撞著我這軟廝禁不識羞的俫俫。
【么】 對面兒似隔著蒼梧迥野。(旦下) (正起云)呀! 回去了也。轉過那屏風呵! (唱) 又隔了巫山萬疊。恰便似支楞的把琴上冰弦斷絕,枉把我春心漏泄。
(孤喚院公分付科。云) 著先生只在書房里歇。(下略) (院公下。正背云) 卻不知我這一來,正為何事?對此月白風清,其如良夜何! 我就在此書院,竹間撫一曲琴。借此琴聲,以訴衷悃。(鼓琴科。歌曰)鳳兮鳳兮求其凰,翱翔四海歸故鄉。白雉尚有兩雌挾,人生豈得長孤孀! (旦上。云) 適來那先生撫琴,意在起妾之心。妾深有感于衷焉。時將二鼓,更闌人靜。又聞書院里琴聲,好是動人之情也呵! 我向那花陰下聽一聽,看他意下如何。(做潛花下科。聞琴聲科。) (正歌曰) 鳳兮鳳兮求其凰! 求之不得心徬徨。秋風暮兮碧梧老,各分飛兮天一方。鳳兮!鳳兮! 安得比翼翱翔。(旦長吁科) (正驚科。推琴起立出瞧科。唱)
【鬼三臺】 又不曾夜宿在旗亭舍,卻怎么不由我心驚怯?知他是人耶鬼耶?既不沙,猛聽的花陰下暗咨嗟。可擦擦似有人來也! 莫不是忒楞楞宿鳥驚棲不暫歇,疏剌剌花影搖風吹落葉。是何人嚇鬼瞞神,教小生心勞意拙! (做見科。唱)
【圣藥王】 見一人荼蘼月下潛立者。(旦做躲科) (正唱) 又轉過芭蕉影底躲閃者。我向前去扯住他繡裙褶。呀! 才聽的長嘆呵,卻元來是姐姐暗咨嗟,錯猜做東風花外杜鵑舌。我則索克答撲的跪膝者!
(跪云) 小生何幸,得蒙姐姐眷戀之情。冒茲風露,遠離香閨,枉顧寒微,其幸匪淺! (旦扯末起。云) 妾聞先生琴聲,知先生不棄鄙陋。值此好天良夜,愿薦枕席之歡,以效于飛之樂。(正云) 小子不敏,何以克當?況嚴君在堂。倘或事泄,反成間隔。如果有眷戀之情,不若私奔歸家,永為夫婦,以同偕老。不亦美乎! (旦云) 妾愿侍巾櫛,執箕帚,以奉先生。即當從命,不可久留!妾有香車一乘,先生可乘此車,夜遁而去。(正唱)
【禿廝兒】 則你這俊句兒教人怎舍。既相見怎忍離別。趁著這更闌人靜月兒斜,悄悄的輛起這七香車。快疾些也么行者! (旦下取車上科)(正唱)
【小絡絲娘】 我扭回身望著你那尊堂行拜謝,小生將的你可喜娘孩兒去也!
【馀韻】 卻怎么東君未覺花先謝,我袖得春風去也! 恁覺來時月到畫堂中,人在天涯何處也?
此劇所敘為人們熟知的故事,本于《史記》、《西京雜記》 等書的記載。此劇之前,宋元戲曲中以此故事為題材的作品甚多,惜不傳。此劇演司馬相如離鄉求仕,途經巨富卓王孫宅,因聽說其女文君姿色殊絕,又擅詩詞、音律,目今新寡,便有意借宿。他以 《鳳求凰》 曲挑動文君之心,致文君夤夜私奔,與相如臨邛賣酒。后相如應聘入朝,封中郎將開通蜀道,攜文君榮歸故里。這里選第二折中之曲數首,皆相如所唱。
相如借宿卓王孫宅。卓王孫久聞其名,盛情接待。文君知相如為 “天下之奇士”,乃于畫屏后窺視。一曲 【調笑令】 唱出文君被相如瞧見后的羞澀之態和相如瞥見文君、驚其美艷如仙時的癡迷之狀 (乜斜,眼微張、斜視的樣子)。相如歌《鳳求凰》 曲,文君聽后忍不住一聲長嘆。聰明的相如于長嘆聲中探知文君 “心早邪”,只是膽兒 “怯”。眼見人在咫尺間,卻如千里云水相隔 (賒,遠也),難通音訊,不免使人著急。但當相如偷眼望文君時,卻見她 “將個笑臉迎者” ——文君為情所動、終于戰勝怯懦,與相如眉目傳情。相如高興得暗稱文君是 “可喜娘知疼熱的姐姐” (可喜娘,可愛的女子),說自己是 “軟廝禁不識羞的俫俫”。“軟廝禁”,一作 “軟廝金”、“軟絲觔”,用軟工夫的意思。楊慎《洞天玄記》 第一折中有 “打點下軟絲觔巧言詞去惹魔頭” 句,即此意。“俫俫”,小孩、小廝之謂。“不識羞的俫俫”,在這里并無貶意,實為愛稱,猶如今日在某些場合下稱那些風流伶俐的小伙子為 “壞小子” 一樣。此句意為: 可愛的知情知趣的小姐,撞上我這個會用軟工夫的 “壞小子”,焉有不動情的! 但畢竟卓王孫在場,有如蒼梧之山、遼闊的原野橫亙在二人中間。文君終于離去。相如感到失落,覺自己的追求難以實現,有如弦斷音絕 (支楞的,弦斷之聲),他為自己白白把春心泄漏而懊喪。但是,在相如夜宿書房再借琴歌訴說衷情、文君聞聲潛聽不由得又是一聲長嘆后,事情有了轉機。
【鬼三臺】 道出相如聞聲出尋時心中的猜疑。“又不曾夜宿在旗亭舍” (旗亭,市中酒樓),那來的嘆息之聲?是人聲,鬼聲? 既都不是 (沙,在句尾,為語助詞,無義),那是什么?“可擦擦”、“忒楞楞”、“疏剌剌” 為人行走、鳥振翅、風吹落葉的象聲詞。其實相如心中已經明白是誰在此,故見到文君躲閃之影,立即扯住跪而相求。夜深人靜,正是互通情愫的好時機。文君痛快地答應了相如 “私奔歸家,永為夫婦” 的請求。夜遁途中,相如回身向空拜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九支曲子,不僅道出了相如內心的活動、感情的起伏,且從相如眼中所見的角度說出了文君情態的變化,描寫細膩、生動,用詞俏皮、風趣。此折選用具 “陶寫冷笑” 特點的越調曲牌,宜于輕巧、暢快地表達相如此時此地的情懷,演于場上,有助于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其諧謔之趣。作者于 《太和正音譜》 中要求戲曲作者“先要明腔,后要識譜,審其音而作之”,是有道理的。
琴聲通情意。晉嵇康 《琴賦》 曰: “誠可以感盈心志而發泄幽情矣。” 唐李群玉《戲贈魏十四》 詩云: “幾多情思在琴心。” 元雜劇 《西廂記》 中張生以琴聲引動鶯鶯,明傳奇 《玉簪記》 有 《寄弄》 一出借琴抒情,都取得了很好的戲劇效果。此劇以相如琴挑文君為重要關節,寫得儒雅而多風致。作者對相如、文君之行未像封建衛道者那樣給予聲色俱厲的斥責,劇中只說是一場 “風流過失”,且因終于成就了永久夫妻而予以寬容。但作者畢竟是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其戲劇主張首先強調“返古感今,以飾太平”,要謳歌 “皇明之治”,“以致人心之和”。故劇中寫二人夜遁時由文君駕車、相如坐車,說是遵循 “男尊女卑”、“夫唱婦隨” 的 “婦道”,并以 “人于逼迫之際,而不失其儀者,亦可謂賢矣。” 加以肯定。這不免使人感到牽強,實為畫蛇添足。
上一篇:《卓女當壚》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雙烈記·酋困》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