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颯秋雨中,淺淺①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以動寫靜的藝術手法,在王維筆下被頻繁采用,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風貌。
水激石間為瀨。地以“瀨”名,標明此地河床落差較大,河水從石灘瀉下,疾速而有聲。這境界比起鹿柴空山深林的寂靜、竹里館幽篁明月的清幽、鳥鳴澗靜夜空山的安謐來,無疑是一個喧鬧的世界。詩人為我們展示的圖景是:秋雨與石溜相雜而下,驚起瀨邊棲鷺,回翔少頃,旋復下集。其中有秋雨的颯颯聲,石溜淺淺下瀉聲,浪花相濺聲,白鷺驚起聲,是幾重聲部的合鳴。秋雨在飄灑,石溜在涌瀉,浪花跳且濺,白鷺驚復下,種種動態(tài)都很明顯。這樣一組意象難道也能創(chuàng)造出幽境的意境?讀完全詩我們發(fā)現(xiàn),正是這些看起來喧鬧的動態(tài)的集合,烘托出欒家瀨的一片幽境。其奧妙在于:秋雨——無暴風驟雨之猛烈,僅“颯颯”而已;石溜——不似瀑布之奔騰,僅“淺淺”而已;跳波——無浪濤之驚駭,僅“自相濺”而已,這樣,它們合奏出的便是輕柔的曲調,而不是震撼人心的交響樂。此其一。以上這幾種音響都是連續(xù)不斷的,同時又都沒有明顯的起伏、強弱的變化;聽覺單調音響的延續(xù)所引起的疲勞,容易觸發(fā)人心理上的孤獨感,從而感到外界變得沉寂起來,其情形正與“蟬噪林愈靜”相同。此其二。白鷺驚起是全詩著意之筆,但這里的驚起與李清照所描繪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大異其趣,欒家瀨的白鷺并未碰到人,是因浪花相濺而自驚,而虛驚,驚而無險,旋復下集,灘頭迅即歸于平靜。這局部的、短暫的騷動,反襯出全局的持續(xù)的幽靜,其效果正與“鳥鳴山更幽”相同。此其三。結果便出現(xiàn)“純乎動態(tài)而其境愈幽”(劉拜山評語)的奇跡。詩人就是這樣憑著敏銳的藝術感受和嫻熟的表現(xiàn)技巧創(chuàng)造出《欒家瀨》這樣以動寫靜的又一個范例。
上一篇:王維《木三柴》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戴復古《江陰浮遠堂》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