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歌》原文|注釋|賞析
李白
長安一片月②,萬戶搗衣聲③。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④。
何日平胡虜⑤,良人罷遠征⑥。
·注 釋
①子夜吳歌:相傳晉有女子名叫子夜,創造了這種曲子,聲音哀苦。吳歌,出自江南,東晉南遷,更為流行,《子夜歌》就成了吳聲歌曲的一種。后人又把它變更為四時行樂的曲調,稱為《子夜四時歌》。李白仿《子夜四時歌》寫了四首,這是第三首,所以稱為“秋歌”。
②一片:不是簡單的數量詞,而是寫空間的廣袤性。
③萬戶:是用數量來夸大搗衣的場面。搗衣:指婦女把織好的布帛放在砧上,用杵捶打,使它軟熟,以備裁縫衣服。
④玉關:即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縣西。這里泛指邊關。
⑤胡虜:指侵犯邊塞的敵人。
⑥良人:丈夫。
·導讀入境
盛唐時期,邊塞多事,征夫從征,思婦憂怨。李白這首《秋歌》就是一首寫女子思念征夫的詩。
秋夜的長安籠罩在一片皎潔的明月之下,千家萬戶傳出的搗衣聲此起彼伏。一女子也加入了搗衣的合奏,正在為戍邊的丈夫趕制寒衣。陣陣秋風中砧杵聲聲,飽含著她對邊關戍守的丈夫的思念之情。這一月月、一年年的等待是多么難捱。她在期盼,什么時候才能夠平定胡虜,家家團圓,我的丈夫再也不用去邊關遠征。
·賞 析
這首詩通過思婦河邊搗衣這樣一個畫面的描述,反映出邊關多事,征夫從征給家庭和婚姻帶來的不幸,也表現了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亦實亦虛,虛實相生。如“長安一片月”這個月是具體的,但又是概括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構成各種不同的意象。由于見月懷人為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月亮能夠勾起征夫的思婦之情,也能勾起思婦的思夫之情。正如“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詩中的“玉關”也不是一般的具體地名,而是泛指邊關。這種虛實相生的寫法,使詩的意境富于典型性,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余地,因此有小中見大、尺幅千里的藝術效果。
這首詩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氣象于小巧中見宏大,情調于纏綿中見悲壯。如“長安”兩句,雖是兩句很平常的話,但它蘊含著多少精壯男子被征戍邊,多少家庭妻離子散的隱痛。“萬戶搗衣”可見戰爭規模之大,詩的境界也為之開闊悲壯。
又如作為愛情詩“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征”(沈德潛語),結尾兩句使本詩有了寄意,大大深化了詩歌的思想內容。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冀求過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思考題
1.本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中的“月”能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
2.是作者聽到了“萬戶”搗衣聲了嗎?那么詩人又為什么這樣寫呢?
上一篇:陸游《釵頭鳳》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竹枝詞》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