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言情贈友詩歌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①。
這是古代愛情詩的名篇,寫一個少婦對遠在遼西戍邊的丈夫的思念。起首一句以白描手法描寫少婦的一個動作:“打起黃鶯兒。”黃鶯有美麗金黃的翎羽,歌喉婉轉動聽,令人喜愛。這個少婦為什么卻要“打起黃鶯兒”呢?這一句不僅用“黃鶯”照應題中“春”字,而且提出了一個“懸念”,讀者自然會產生疑問,并急于尋求答案。次句即揭示這個少婦的內心愿望,對第一句作出解釋。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她把黃鶯兒趕跑,為的是不讓它在樹枝上叫。這一句點明了題中的“怨”字。人們不禁仍要追問: 為什么怕它枝上叫呢?第三句說明原因是“啼時驚妾夢”,怕它的叫聲會驚醒自己的夢。但這個解釋還會使人繼續引起疑惑。因為黃鶯啼鳴,天已破曉,本該是夢醒起床的時候了。這個少婦為什么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么夢呢?最后一句“不得到遼西”答復說,她是怕黃鶯兒驚破了自己去遼西的夢。然而,她為什么要夢遼西?詩人還是沒有明說。不過,讀者可以想象到: 她是想與遠征遼西的丈夫夢中相會。詩寫到這里,便戛然而止了。
這首小詩運用活潑流暢的語言,通過捕捉少婦一個極平凡的動作和揭示她的內心活動,個性化地含蓄地抒寫了她對遠戍不歸的丈夫的刻骨思念,以小見大地反映出當時唐朝為了應付頻繁戰爭不斷抽丁服役,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在唐詩中,寫思念遠人而夢中相會,或欲夢而不成的詩不少。這首詩卻別出新意,構思巧妙。首先,詩人成功地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少婦懷念征人,積思成夢,被啼鶯驚醒,所以要趕走它,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謎底,說出了答案。但又沒有說盡,把少婦夢遼西的原因、夢醒后的孤寂凄涼等等,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思索。這就顯得言少意豐,耐人咀嚼。其次,作者寫少婦刻骨相思,不從正面而從側面落筆,以怨嗔黃鶯驚夢出之,除詩題中著一“怨”字外,詩中并未用“思念”之類的字眼,反而更顯出少婦懷念丈夫的癡情深意。
這首詩章法圓緊。雖分四句,實詠一事,懸念疊出,蟬聯而下,脫口一氣呵成。南朝樂府《吳聲歌·讀曲歌》云: “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寫女子恨天亮鳥啼驚破好夢,希望一夜能有一年那么長。《春怨》詩就取《讀曲歌》 意,因而富于南朝民歌清新婉轉風韻,但更精煉、有余味,音節更清脆可愛。作者金昌緒僅存此詩一首,卻成為傳世名作,可謂孤詩名家。
注釋
①遼西: 遼河以西,今遼寧省西部,這是指征人戍邊之處。
上一篇:《春思》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日懷秦髯》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