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詞·盧祖皋·賀新郎·挽住風前柳》鑒賞
盧祖皋
彭傳師于吳江三高堂之前作釣雪亭,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余賦之。
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 月落潮生無限事,零亂茶煙未久。漫留得,莼鱸依舊。可是從來功名誤,撫荒詞、誰繼風流后! 今古恨,一搔首。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風起,夜窗如晝。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是、題詩時候。猛拍欄桿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尊酒。
這首是寧宗嘉泰二年(1202)盧祖皋任吳江主薄時所作。是應趙子野之約而寫的一首吊古鑒今之詞。
《賀新郎》,見前宋詞部分張元干詞同調題解。
****
以下略講二題——
一、詮詞釋句
彭傳師與釣雪亭——彭傳師,是吳江縣縣尉彭法,字傳師。據《嘉靖吳江縣志》載:“釣雪亭,在雪灘。宋嘉泰二年(1202),縣尉彭法(即傳師)建”。
三高堂——位于吳江南岸雪灘。據宋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三“三高亭”載:是祀奉越國范蠡、晉朝張翰和晚唐陸龜蒙三位“高人”所建的廟堂。
鴟夷扁舟——鴟夷,即指春秋越國大夫范蠡。據《吳越春秋》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越滅吳后,范蠡功成身退,“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太湖)”,后又“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詞中的“問鴟夷、當日扁舟”,說的就是這件事。
零亂茶煙——用陸龜蒙之典。《新唐書·陸龜蒙傳》謂,晚唐詩人陸龜蒙,家居松江甫里,不出仕,不與流俗交往,其性嗜茶茗,常“升舟設蓬席,赍束書、茶灶、筆床、釣具”等物,往來于湖江之間,時人稱之為“隨天子”,也稱“甫里先生”。他與皮日休齊名,工詩善詞。
莼鱸依舊——說的是晉張翰故事。《晉書·張翰傳》載:張官于洛陽時,“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遂命駕而歸。”
江涵雁影——此化用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詩句,來渲染四顧無塵,夜窗如晝,以反襯當前雪景之美。
漁翁釣叟——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就是“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二句詞所從出。也是上邊“釣雪亭”起名之緣由。
拍欄桿,呼鷗鷺——詞人以猛拍欄桿來呼喚鷗鷺,求的是與它們傾吐心語,暗示自己也將垂釣寒江,同灰鷗白鷺們為伍。言外之意是要斷絕功名,跟蹤“三高”,掙脫世網。
垂綸手——垂釣能手。“綸”(lún侖),大繳也。《詩·小雅·采綠》:“之子于釣,言綸之繩”。鄭箋:“綸,釣繳也”。《說文》釋“繳”為“生絲縷也”。
二、語譯全篇
上片:回顧歷史,一問再問又再問
朔風拂野,過仿三高堂。
他挽住堂前隨風搖曳的殘柳,
劈頭就問——一千多年前,
駕舟遠遁的越國大夫范蠡,
曾否歸來?
月落潮生,千秋依舊,
可人事滄桑數度!
那不久前甫里隱者、
嗜茶成性的晚唐詩人陸龜蒙,
如今還飄泊江湖嗎?
還有那聞秋風即思莼鱸的
西晉“美食家”張翰,
現在是否依舊自絕仕途?
其實啊,古往今來,
有多少人、多少事都為“功名”所誤!
他瞻仰了荒祠,緬懷著“三高”,
撫今追昔,搔首問天:
為什么長期以來,
竟無人繼承他們的高風亮節?
為什么吳越先后傾亡,
伍員、文種忠良之士連遭殺戮?
為什么西晉國祚短暫,南遷紛紛,
晚唐峰火遍地?
為什么至今朝廷只顧偏安,不敢攘外?
為什么? ……
一系列的“為什么”,鑄成了“千古恨”!
下片:由釣雷亭生發,表示自己高蹈意向
此間江闊天低,風起雪飛。
釣雪亭上空:
北雁南翔,影落寒水;
三高堂左右:
衰草漫地,瘦梅初綻。
舉目四向,皚雪一片,夜窗如晝。
在那莽莽乾坤,清徹萬里,
依稀見到柳老《江雪》情景——
寒江上一片小舟悠悠自浮,
舟中危坐著一尊釣翁,
一身青笠綠蓑!
這是多么令人贊賞的大自然啊,
這是多么逗人向往的清逸幽境啊!
他此時此刻猛拍欄桿,
引來灰鷗白鷺:
兩相對話,傾訴心語。
請過來為其共飲志慶吧——
絕意功名,紹繼“三高”;
掙脫世網,永享自在!
上一篇:《唐五代詞·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鑒賞
下一篇:《清代、近代詞·陳維崧·賀新郎·纖夫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