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詞·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鑒賞
柳 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迭山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這首詞是柳永青年時期的作品。他自家鄉福建崇安往汴京應試時,路經杭州,為拜謁世誼前輩兩浙轉運使孫何而寫的投贈之作。但詞中描寫景物大大多于投贈之意,實為一篇描繪杭州勝景的上乘佳作。
《望海潮》詞調,首見于柳永集中,是他自擬的曲調。其調名,當是以錢塘作為觀潮勝地而取意。這只自度曲,一百零七字,上下片各十一句,上片五十二字,五平韻,下片五十四字,六平韻。歇拍二句,可用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
* * * *
此詞比較熟悉,略講以下三題——
一、詮詞釋句:
三吳——據《水經注·漸江水》謂,吳興、吳郡、會稽“世號三吳”。錢塘(今杭州),舊屬吳郡,即長江下游地區。一作“江吳”。
參差十萬人家——對于“參差”釋義,有幾說,一是含有大約、將近之意。一是說,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人家”,據《宋史·地理志》載:北宋崇寧間杭州戶數為二十萬三千五百四十七戶,人口二十九萬六百一十五人。與詞中所寫出入較大。這可能是詞人只舉其約數,而不作精確統計,此其一;另外,也可能引用的是杭州北宋較早時期戶口。吳自牧《夢梁錄》卷十九,就說過:“柳永《詠錢塘》詞曰:‘參差十萬人家’,此元豐前語也”。
云樹與霜雪——前者,指高樹。后者,喻指浪花。
天塹——意指天然之濠溝。塹(qiàn欠),坑也。舊稱長江為天塹,此指錢塘江。
璣珠——渾圓的稱“珠”;有邊角的稱“璣”。此泛指珠寶等珍貴商品。
重湖——以白堤為界,將西湖分為里湖與外湖,故稱“重湖”。
疊山獻與蓮娃——疊山獻(yǎn衍),是指層層重疊的山峰;山獻,山峰或山頂,如絕山獻。蓮娃——即采蓮姑娘。
羌管弄晴與菱歌泛夜——前句是說晴日吹弄羌管;后句謂菱舟泛夜,傳出陣陣歌聲,這兩句是寫笙歌日夜不停,熱鬧非凡。
千騎與高牙——前者,是喻長官出行時騎從甚盛。宋朝州郡長官兼管軍事,故以千騎為言。后者是指軍前大旗,主帥的旗幟。此指兩浙轉運使孫何。牙,此指牙旗,將軍用之旗幟。旗桿飾以象牙,故云牙旗。
圖將——“圖”,指描繪。“將”,此作語助,讀平聲。圖將,即畫成。
鳳池——鳳凰池,原皇帝禁苑之池沼,中書省所在地。“鳳池”是其美稱。唐宋時,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此借指朝廷。
二、語釋全詞:
上片:全力頌贊錢塘繁盛嘉美——
我國東南一塊獨占地利的勝地,
也是長江下游的一個殷實城市,
這就是位于錢塘江畔的
舊稱錢塘的杭州;
它歷來是一座經濟、文化繁榮的名都!
在城外的河湖上,
架著裝有畫飾的橋梁,
橋畔栽著含煙罩霧的垂柳。
在城內住家中,
窗上掛著擋風的薄簾,
廳室還懸著帶彩的幃幕。
這里,大約居住著十萬戶人家,
那是一座物阜民康的大都會!
在長長的江岸邊,
高聳入云的大樹,
環繞著江堤沙灘;
于“之”字形的江水中,
怒濤掀卷著似雪的浪花,
滾滾奔騰而去!
你這雄偉、峻險的錢江啊,
真是一條無邊無際的天然屏障!
在繁華的街市上,
商鋪里璣珠珍寶滿架,
居民家中綾羅精美服飾盈戶;
你這個富庶、繁盛的杭州啊,
真是一個爭闊斗富、競相消費的大都市!
下片:重點夸西湖美,略表投贈之意
美麗的西湖是杭州的掌上明珠:
以白堤為界,又有里湖、外湖之別;
繞湖之周,更有層層迭迭的青碧峰巒。
秋天來了,堤上處處丹桂飄香;
炎夏之時,湖中大片大片清荷玉立。
湖上居民也挺瀟灑:
笙笛聲在晴日里蕩漾;
菱歌卻在夜空中傳揚。
釣魚的老漢、采蓮姑娘,
個個喜形于色;
人們生活個個歡快舒暢!
衙署中長官出行,
簇擁成千馬隊,浩浩蕩蕩;
高舉偌大牙旗,威風餞塘!
平日里,公余后:
醉酒聽歌觀舞,好不自在,
乘興賦詩填詞,吟賞風光。
尊敬的孫何長官啊,
我這里寄以良好祝愿:
日后,您榮升中央高就,
如果懷戀這個美麗城市杭州,
那就將它畫成圖畫帶去,
也可在同僚中夸一夸:
江南好,杭州美啊!
三、重點賞鑒:
柳永是宋詞的長調奠基者,他特別擅長于慢詞的填寫,在他的集子中大多數是長調慢詞,且其中多自度曲。但從這篇選讀的詞作看,他還善于以長調來鋪敘景物,大有用詞的形式做賦的文章之感。你看,詞中的寫景畫面,一幅接著一幅,妥善處理了大小、先后、點染和繁簡,以及時空的矛盾關系,做到了馳騁自如,揮灑不拘。
在狀景夸人之辭中,璣珠閃亮,層出不窮。特別是作為投贈之作,不僅所占篇幅甚小,而且用辭也別出心裁;作了官也不忘書生本色,榮升之后,更記住當日為官之地的好景,如此等等。作者力避使用諛辭媚語,為投贈之作開了新風氣。
上一篇:《兩宋詩歌·張耒·有感》鑒賞
下一篇:《清代詩歌·翁方綱·望羅浮》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