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劉諶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①!
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②。
凜凜人如在,誰云漢已亡③?
【釋詞】
①北地王:后主劉禪第五子劉諶,封北地王。
②搔首:搔,用指甲抓撓。心緒煩亂的動作。穹蒼:蒼天。
③誰云:誰說。
【賞析】
后主聽信譙周之言,正欲出降,受到其子劉諶的阻擋。劉諶勸后主與魏軍決一死戰,后主不聽,執意投降。劉諶為此義憤填膺,至昭烈廟哭祖,而后自刎。
成都漢昭烈廟正中,劉備的塑像儀容豐滿嚴重,旁邊是他的孫子劉諶,偏偏沒有他的兒子劉禪。而劉諶又是劉禪的第五子,在劉備殿中特意為他塑像是有來歷的。
“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諸葛瞻父子陣亡,鄧艾取了綿竹,又向成都揮戈。后主驚慌無措,而譙周力主降魏,又多次勸諫后主從之。后主正欲出降,其五子劉諶挺身而出,厲聲責罵譙周:“偷生腐儒,豈可妄議社稷大事! 自古安有降天子哉!”一腔正氣,血氣方剛,英敏過人。他據理直陳:“昔先帝在日,譙周未嘗干預國政;今妄議大事,輒起亂言,甚非理也。臣竊料成都之兵,尚有數萬;姜維全師,皆在劍閣,若知魏兵犯闕,必來救應:內外攻擊,可獲大功。豈可聽腐儒之言,輕廢先帝之基業乎?”后主叱之曰:“汝小兒豈識天時!”后主這個庸才,周圍盡是弄權誤國之奸臣,連他兒子的話一句都聽不進去,相反譙周勸其投降乃天意的謬論,他卻記得十分清楚。劉諶繼續勸諫其父:“若勢窮力極,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兒主戰,父主降。后主令人將劉諶推出宮門,他萬般無奈,大哭,并抱定以死殉國之決心,說:“先帝非容易創立基業,今一旦棄之,吾寧死不辱也!”
劉諶同妻子都決心寧死不辱,其妻觸柱先死。劉諶割下其妻的頭,又殺了兒子,奔到昭烈廟中哭祖一場,直哭得眼中流血,自刎而死。劉諶悲壯而死,不辱志節。他不愧是劉備的孫子,大有其祖之遺風。毛宗崗對其十分激賞,他認為有劉禪這樣的兒子等于無子,只有像有劉諶這樣的孫子,才可以說有孫,雖死猶生 在回評中道:
武侯有子又有孫,而武侯不死;先主雖無子,有孫可以當之,而先主亦不死。使蜀之后主,而以北地王為之,則吳可吞,魏可滅,而漢亦安得遂亡哉? 雖然,綿竹之戰,臣死于君,識武侯之家教;成教之失,子死于父,見昭烈之遺風 漢雖亡,凜凜有生氣矣。
毛宗崗的逆向推理,正如這聯詩所表達的:“凜凜人如在,誰云漢已亡?”
上一篇:三國詩詞《劉表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劉郎浦口號》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