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文·青杏兒》原文賞析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 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游。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起句的“風雨替花愁”,可以理解為“替花愁風雨”的倒裝。這里的倒裝,本是為了葉韻。由于“風雨”二字驟現于句首,致使本句氣勢頓生,形象也鮮明了。由此領起,蕩起情思,詞意婉曲,層層遞轉。“風雨罷,花也應休”,道出了 “愁”的原因。從“風雨”的突然而來,引出一個“愁”字,而后道出“愁” 的原因,似乎不離惜花傷春之感懷。“勸君莫惜花前醉”,用一“醉”字,形成一層轉折,勸人無須一味“愁”且傷,不妨趁花好之時開懷暢飲,樂得一醉。“莫惜”,不正是“應惜”么?不過,這里已經不是惜花、惜春光了,而是惜青春,惜人生了。“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便是說為什么要惜青春、惜人生。從詞意的脈絡看,“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合當緊接“風雨罷,花也應休”之后。“風雨罷,花也應休”,是時間的一點(一年的春光),而“今年花謝,明年花謝”,則說開去,講到時間的長河,轉深了一層。“勸君”一句,自然是有感于整個人生而翻出的新意。現在,詞人把“勸君”一句插入時間的點與線之間,截斷了時間順序,卻造成了詞意的跌宕,產生一波三折的妙趣。
上片七句分四個層次。“風雨替花愁”為一層,遇“風雨” 而生“愁”。“風雨罷,花也應休”為第二層,引出“愁”的近直緣故。“勸君莫惜花前醉”為第三層,翻出別意,躍至愛惜人生。“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為第四層,又翻回前意,托出“愁”的深遠根由。
“乘興兩三甌”與上片似斷實續,它與“花前醉”意脈相承,使上下片辭分而意合,一貫而下。“揀溪山好處追游”,“選甚春秋”,表現出詞人的闊大襟懷,已完全從“愁”中超脫出來了。情懷的超脫,全得力于一個“興”字。“興”者,人生之高雅致趣; 它蘊藉著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無盡欣羨的情感。“興”為靈魂,統御全詞,才使這首《青杏兒》既能脫出一般惜花傷春的樊籬,也超越了所謂“及時行樂”的境界,富于積極健康的情調。
《蕙風詞話》認為元遺山之《促拍丑奴兒》不及《青杏兒》,“閑閑之作,無復筆墨痕跡可尋”。此論大約既是夸贊其健康而婉曲的情調主旨,又十分賞識其用語的別致。開篇,花作緣起;其間,花乃跳脫; 終了,花為陪襯。始終以一“花”字貫串,獨具一格。
上一篇:《惲敬·阮郎歸》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洵·風入松》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