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柔·謁金門》原文賞析
寄漢槎兄塞外
情惻惻,誰遣雁行南北?慘淡云迷關塞黑,那知春草色? 細雨花飛繡陌,又是去年寒食。啼斷子規無氣力,欲歸歸未得。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詞。女詞人之兄吳兆騫(字漢槎)乃一江南鄉闈舉子,僅因順治十四年科場作弊之案的牽連,就被遠戍離京師數千里之遙的東北寧古塔,甚且連及父母妻子。故作者不僅借此詞寄情于塞外,而且在抒離情別愁之中,對滿清統治者用法之重噴發出強烈的憤懣。
詞上片,起首三字就見不凡。“情惻惻”,惻惻,悲涼凄然意。杜甫詩:“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疊字運用,淋漓盡致地寫出作者與其兄遠離久別的凄然之情。吟之凄楚索然,讀者不禁與之共鳴,一種凄切愁慘的氛圍即籠罩全篇。凄愁之極,作者隨即迸出:“誰遣雁行南北?”鋒芒所指,顯而易見。這一聲斥問是對其兄不幸遭際的不平,更是對清廷殘酷統治的抨擊。“慘淡云迷關塞黑,那知春草色?”此“關塞黑”,極寫了北國荒涼;“春草色”描繪出江南春光。這一詰句,對比是如此鮮明,是問自己,又是問其兄。其兄猶如離行孤雁被拋落在荒無人煙、人跡罕至的寧古塔,處于冰雪嚴寒的境地,哪里會知道家鄉已是滿野春色?“那知”,實為“不知”。女詞人如此遙問塞外之兄,是寄托離情,但卻更添傷情。
下片更深一層寫離情。如果說上片是從空間上寫兄妹生離之遙遠,所謂“雁行南北”,而下片則進而從時間上寫兄妹生別之久長。具體描寫時,作者用筆含蓄,形象描繪。“細雨花飛繡陌,又是去年寒食。”繡陌,謂春到江南,阡陌如同錦繡一樣美。寒食,《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按歷,寒食合在清明前二日。此句精妙處有二。首先,作者為文跌宕,極言江南春色秀美,其旨在于更深地跌出其兄遠戍東北之苦。家鄉年年春色依舊,家兄卻遠在荒涼的北國,豈不令人黯然神傷?這就更濃地渲染出上片所寫的別離之愁。次之,作者在描繪秀美江南春色的同時,更寫出春來春又去,年復一年。看去,似乎作者表達春光匆匆來復又匆匆去的惋惜之情,其實不然,作者是抒發年復一年的期待之情。春來,兄不歸;春又來,兄仍不歸。如此年復一年。盡管杜鵑啼歸。聲斷無力,而兄影杳然,仍不得歸。“欲歸”,蘊含的是妹期待兄歸,渴望兄歸,兄亦欲歸,然當權者不讓其歸。杜鵑啼歸,嚶嚶凄婉;妹妹喚兄,聲聲哀切。在這里,作者吐露了難以排解的思兄之情。結句“欲歸歸未得”與詞開端相呼應,離愁之中顯豁出對當政者的憤恨。
這首詞寫得凝練含蓄,對比鮮明。其情真摯,委婉動人。
上一篇:《楊在浦·西江月》原文賞析
下一篇:《邊貢·踏莎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