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袁宏道·從軍行贈程生》原文賞析
留都十日九塘報,程生拍手向東笑。三百斤石一手提,自典冬衣買烏號。玄霜十月道途難,雪花如石打馬鞍。敝衣三尺不掩體,尚說淮南氣不寒。自從和議成反復,正使羈囚尚書戮。天子咨嗟發帑金,經略提兵過鴨綠。材官猛士氣如云,玉刻腰帶金麒麟。朝廷豈無胡都堂,人間不少戚將軍。往聞倭奴寇漸時,義烏貴者至千人。倭奴機關亦易與,結羊揮扇驅婦女。十步一伏九步連,八尺神刀吼秋雨。程君切玉如切肉,倭刀雖強不過玉。
這是一首送人從軍的詩,用樂府古題,萬歷二十五年(1597)在儀征(今屬江蘇)時所作。
程生,名諺之,是一位精于印章篆刻的豪俠之士。袁宏道之弟中道,亦作有送行詩,題為《戲贈善印章程生從軍》。詩中描繪程生的形象說:“程生入門微啟齒,洞石金刀響袖里。往往開石如開泥,有時飲酒如飲水。修干大耳面如盤,初逢不信是寒士。飛雪入眼風割皮,謖謖忙忙走城市……自言少年頗豪邁,氣力一身五石大。三尺寶刀一丈矛,走馬彎弓事事會。眼見東南苦征戰,身抱奇策無人薦。屠龍之技不忍埋,北去從軍趨海甸。”可見他是一位文武全才,胸懷壯志,性格豪邁而又潦倒落拓的貧寒之士,袁氏兄弟對他極為尊敬佩服,現在他要從軍去平倭了,所以都寫詩激勵他。
此詩每八句一段,全詩可分三段。首段刻畫程生的個性:他在京都,讀到平倭節節勝利的塘報后,激動異常,“拍手向東笑”五字即將其寫足。據袁中道送行詩中所寫,“近讀塘報我漸張,斬首百級賊膽喪。天子親頒內府金,二十余萬給邊將。賞罰得宜士赳赳,坐見海上平小丑。男兒何處覓封侯,乘時急取關白首”,則程生激動的原因有二:一為抗倭的形勢有所好轉,從屢屢受挫轉為取得小勝;二為天子頒內府之金賞邊,正是朝廷急需人才之際,他為國立功的機會到來了。“三百斤石一手提,自典冬衣買烏號”兩句寫盡其英武豪邁,甘作犧牲的氣概。“烏號”為古代良弓之名,這里泛指精良的武器。典掉冬衣去置辦武器,這是何等的氣概!“玄霜”以下四句,進一步從氣候的嚴寒和敝衣不掩體的矛盾中突出程生的英雄氣概和從軍的決心。此段因能抓住典型的細節來寫,故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次段寫當時形勢,日本侵朝,始于萬歷二十年; 至二十四年,明王朝封日本侵朝關白豐臣秀吉為日本王,和議成; 二十五年,戰事復起。八月,明王朝下力主和議之兵部尚書石星于法司,坐大辟。十一月,明神宗發帑金二十余萬兩勞軍,以兵部尚書邢玠為薊遼總督,賜上方劍,大集征兵援朝。所以“自從” 以下四句簡明扼要地概括了當時形勢,為程生從軍的背景。“材官”以下四句則贊揚在朝廷正確的抗倭政策鼓舞下,優秀人才云集軍中,并以御倭著名總督胡宗憲和抗倭杰出名將戚繼光預期程生,希望他從軍后為國殺敵立功。此段寫得簡括有力,不滯不粘,頗具骨力。
末段寫倭寇雖狡詐、兇暴、多謀,還是容易對付的,希望程生拿出刻玉的本領去殺敵。“往聞”兩句揭露浙江義烏一帶乘倭寇入侵之時而發國難財者竟多至千人,從而反襯程生從軍之可貴。“倭奴”四句寫倭寇雖狡詐多謀,強悍善戰,但劫物奸淫,多行不義,其勢必不能久,是易于對付的。“程君”兩句則扣住他善于篆刻的特點,妙語雙關地希望他切倭寇之肉如切玉一樣自如,因為倭寇之刀再硬也硬不過玉石啊! 此段從不同角度反襯、烘托、描繪程生,將其英武氣概寫足,并從言外傳出對他的深切期望,甚為得體,也甚為有力。
上一篇:古詩《錢維喬·五更渡洛水》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侯方域·估客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