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廖仲愷·金縷曲·題八大山人《松壑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未合丹青老①。劇憐他、銅駝飲泣,畫才徒抱。丘壑
移來抒胸臆,錯節盤根寫照。想握筆、愁腸縈繞!
國破家亡余墨淚,灑淋漓、欲奪天工巧??V尺幅,
碧紗罩②! 繁華歇盡何須吊。且由他、嫣紅姹
紫,一昏收了。地老天荒渾不管,空谷蒼松獨嘯。
經幾度、風狂霜峭! 如此江山歸寂寞,漫題名、似
哭還同笑。詩四句,古今悼③!
【注釋】 ①未合: 不應當。丹青老: 老于丹青。②縑 (jian): 絹絲。尺幅: 條幅。罩: (用碧紗)罩起來。意謂八大山人的裱于絹絲上的 《松壑圖》非常珍貴,應當珍惜愛護。③悼: 傷感。句謂八大山人題在畫幅上的四句詩,不但表達了畫家的悲痛,也使而今的我同樣傷懷。
【鑒賞】 廖仲愷的 《金縷曲·題八大山人 <松壑圖>》,據 《雙清文集》 (上)錄出。詞作于1922年6月初廣東軍閥陳炯明兵變之前。一場大的風濤即將在眼前掀起,作者感到革命的局勢很可能逆轉,遂因觀賞八大山人所作 《松壑圖》而引起的感觸,借讀畫來論人,由論人而明志,從而表達了自己 “空谷蒼松獨嘯”,“經幾度、風狂霜峭” 的堅強意志。八大山人即朱耷 (約1626—約1705),明宗室,明亡后為僧。他特擅畫花鳥山水竹石,筆墨恣肆淋漓,獨具一格,被認為寄寓著國破家亡的大悲痛而為后世所寶重。金縷曲為詞牌名,又叫做賀新郎、乳燕飛、貂裘換酒。從擇調講,金縷曲這個詞牌 “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龍榆生 《唐宋詞格律》)。而廖氏此作,其老、繞、巧皆為上聲,抱、照、罩、嘯、峭、笑、悼皆為去聲,自然是屬于后者了。全詞引八大山人為異代相知,處處評畫論人,也處處寫自己的胸臆,格調蒼涼激楚,特饒韻味,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暗で嗬稀秉c朱耷,“未合”表自己的觀感,起拍總領全篇。凡下,“銅駝飲泣”,“愁腸縈繞”,“國破家亡”,“欲奪天工巧”,都是由 “丹青老”貫注而來的一脈文字; 而“劇憐他”,“畫才徒抱”,“想握筆”,則承“未合”而來,說的是朱耷深懷亡國之痛,是愛國志士,本不應該老于繪畫這一行的,奈何宗國傾覆,江山易幟,卻只好借丹青以傳恨,憑畫才而名世了?!般~駝飲泣”源自 《晉書·索靖傳》。西晉的索靖,幼入洛陽,眼見朝綱廢弛,心知天下將亂,指著宮門前的銅駝嘆道: “會見汝于荊棘中耳!”廖仲愷用此典說明八大山人的身世遭遇,其實也包含著自己的無限感喟。過片 “繁華歇盡何須吊”一語頓住上文,又開出下闋的許多激楚,情感至為沉痛。吊,憑吊。嫣紅姹紫般的繁麗,其生命原本十分短暫,只不過一夜之間便可以了結,何必去理會它呢?倒是那空谷的蒼松,經歷了地老天荒的悠悠歲月,經歷了多少次的風狂霜峭,仍然凌云狂嘯,綠云匝地,顯示出生命的巨大力量。顯然,這蒼松,不僅外化著八大山人的精神風采,而且也把廖仲愷自己的人格理想具象化了。孔夫子說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正是在這里,廖仲愷之于朱耷,朱耷之于廖仲愷,基于族國認同而煥發出來的人格美,終于使他們成為了異代相知。歇拍又回到畫幅上來。悼,傷感也。族國罹禍,江山寂寞,蕭條異代,古今同悲?;貞鹋模Y出許多悵觸。詞寫得如此的神完氣足,無怪乎歷來為人們所嘆賞了。近人吳梅引彭金粟《詞學通論》第五章語云: “詞以自然為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便率意無味?!?以觀廖作,正可謂得之。
文章作者:蒲健夫
上一篇:愛國詩詞《楊銳·聞越南戰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張維屏·三元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