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萬里
明發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懸知今定雨,正坐夜來暄。
便恐禾生耳,寧論客斷魂?
山深更須入,聞有早梅村。
這首詩當作于一個初春的早晨。明發,早晨出發的意思。石山,山名,在何處不詳。詩寫作者清晨從石山啟程時的情狀,表現了作者對農業生產的關心和賞梅的興致。
首聯說,早晨從石山出發時,仍然充滿著愁緒;只見天空中的寒云又聚集在一起。“愁仍集”的“仍”字,點明了出發之前早已愁緒滿懷,到出發時,愁緒仍未驅散。“又作屯”的“又”字,點明了天亮之前早已是寒云時聚時散了。屯,聚集的意思。這兩句詩既寫出了作者的情緒,也寫出了當時的天氣,而這天氣恰是引起作者愁緒滿懷的原因。
頷聯二句,意思承“寒云又作屯”一句而來。料知今天一定下雨,正因為昨夜感到十分暖和。懸知,預料知道。坐,由于,因為。暄,暖和。這兩句寫對天氣的預測。
頸聯二句,意思承“愁仍集”而來。雨水多了,便唯恐莊稼霉爛生黑穗病;哪里談得上因客途行路困難而愁悶呢?禾生耳,指莊稼霉爛而生的黑穗病。《朝野僉載》記諺語:“秋雨甲子,禾頭生耳。”寧,難道。斷魂,形容愁悶到極點。從這一聯來看,天氣不好,作者擔心的并非是自己行路艱難,而是想到農業生產要遭受損失。作者對國計民生的關心,于此可見一斑。
正因為作者擔心的并非是自己行路艱難,所以尾聯二句便寫行途中的興致。山愈深,便愈是要進入,聽說深山中有一個早梅村,正值梅花盛開,可以去好好賞梅哩。前面六句,我們似乎感到作者充滿著愁緒;而這兩句,作者的情緒卻轉憂為喜了。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律詩一般是講究起、承、轉、合的,首聯起,頷聯承,頸聯轉,尾聯合。而這首詩,首聯起,頷聯頸聯均為承,第七句轉,第八句合,似乎心情由沉重一轉而為輕松,結構新穎別致,讀來饒有趣味。
楊萬里一生做過京官和多處地方官,他對國計民生的關心,并非只在詩中空說。他任地方官時,頗有政績;任京官時,敢言直諫,提出過不少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積極措施。古語說:“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而楊萬里,卻與之相反,堪謂:“語語皆能踐,萬卷非空虛。”
上一篇:《擬古(其七)·[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妃曲(其二)·[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