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祐·摸魚兒》原文賞析
蘇堤春曉
望西湖、柳煙花霧,樓臺非遠(yuǎn)非近。蘇堤十里籠春曉,山色空蒙難認(rèn)。風(fēng)漸順,忽聽得、鳴榔驚起沙鷗陣。瑤階露潤。把繡幕微搴,紗窗半啟,未審甚時分。
憑欄處,水影初浮日暈。游船未許開盡。賣花聲里香塵起,羅帳玉人猶困。君莫問! 君不見、繁華易覺光陰迅。先尋芳信,怕綠樹成陰,紅英結(jié)子,留得異時恨。
本詞是瞿祐盛傳人口的西湖十景詞中的一首。關(guān)于這組詞,作者有自敘: “丁巳歲夏,寄居富氏余清樓。頫(同 “俯”) 視西湖, 如開一鏡。凡陰晴風(fēng)雨,寒暑晝夜,未嘗不與水光山色相接也。技癢不能忍,因制‘望西湖’ 十闋。” (引自 《渚山堂詞話》) 丁巳是明洪武十年 (1377) ,時作者三十一歲。富氏,指作者的外家富子明氏。
本詞題目是“蘇堤春曉” (西湖十景之一) ,主要圍繞“春曉”二字著筆。開首用“望”字領(lǐng)起,望的是拂曉景觀。“柳煙花霧,樓臺非遠(yuǎn)非近。”這是遠(yuǎn)望,是概而觀之,表現(xiàn)了拂曉看景的迷蒙感。隨即把鏡頭拉近,對準(zhǔn)蘇堤。“蘇堤十里籠春曉,山色空蒙難認(rèn)。”以上只是靜景描寫,接著出現(xiàn)了動態(tài)。許多東西都還在睡眠中,“風(fēng)”似乎較早地醒來了,催動漁民進(jìn)湖活動。漁民用長木叩擊船舷,叫做“鳴榔”,目的是驚動魚群,鉆入網(wǎng)內(nèi)。這里卻寫休息中的沙鷗群,因受敲擊聲驚動而搏動翅膀。風(fēng)動鳥驚,漁民勞作,住在樓臺中的有閑者也漸次醒來。敘寫的層次極為清楚。“瑤階露潤”,是說白石臺階被夜露潤濕,侵曉未干。以“瑤階”句為過渡從戶外轉(zhuǎn)到室內(nèi)。室內(nèi)的人起床了,把繡了花的簾幕稍稍拉開,用惺忪的眼睛看天色微明,當(dāng)然弄不清(未審) 是什么時辰時分。
下片緊承上片末三句,描寫主人公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憑欄處,水影初浮日暈”,初升的太陽影映湖中,隨著湖波蕩漾。這日影,輪廓并不清晰,周圍有漸淡的光環(huán),俗稱“日頭長毛”,這表現(xiàn)出早上水霧迷蒙、日影模糊并在水中浮動的特點(diǎn)。(前文中的“順”、“陣”,這里的“暈”,以及下文的“困”、“盡”“信”,都是押韻妥貼,又恰切地表現(xiàn)了情景的字眼,由此可窺見作者的語言功力。)太陽升起,“游船”出動去兜攬生意。夜的寂靜漸被喧囂聲代替。“賣花聲里香塵起”,更表明人聲“甚囂,且塵上矣”,但這飛揚(yáng)的塵霧是帶著香味的,因?yàn)橛小百u花聲”,自然裹著花的馥郁芬芳了。賣花人喚人買花,但“羅帳玉人猶困”,著一“猶”字,上下兩句得到照應(yīng)。著一“困”字,昨夜的疲困令人推想。緊接著用“君莫問”三字把讀者的推想壓住,使詞意急速轉(zhuǎn)折:“君不見、繁華易覺光陰迅。”不但使讀者不去迫責(zé)“羅帳玉人”夜困朝眠的荒唐,且轉(zhuǎn)而同情其及時行樂的行為與心態(tài)。歡娛惜日短,愁苦怨夜長。人在歡樂繁華中,必感光陰易逝,青春不再,因而主人公產(chǎn)生這樣的心理——“先尋芳信。怕綠樹成陰,紅英結(jié)子,留得異時恨”——是合情合理的。這意思也只是莫負(fù)青春,莫誤佳期,但用了杜牧的故事和詞語,恰切地表現(xiàn)了及時享受春光、以免繁華消逝、人生遲暮、造成他日遺憾的思想情感。雖有抄襲劉克莊《摸魚兒·詠海棠》結(jié)句“謾綠葉成陰,青苔滿地,做取異時恨”之嫌,但也許是巧合,同用古人故事,未可究詰。杜牧三十多歲游湖州,見一民女,才十余歲,戀其貌美,與其母相約十年后來娶,并贈金為禮。后十四年,杜牧出為湖州刺史,女子已出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嘆其事,作《嘆花》詩: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本詞結(jié)尾引用杜牧詞語,發(fā)揮其詩意,其中是否有懷才不展、美人遲暮的寄托,很難臆測。《西湖志余》謂作者“風(fēng)情麗逸”,“多偎紅倚翠之語”,如此而已。
上一篇:《賀雙卿·惜黃花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夫之十首·摸魚兒》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