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濬·浣溪沙》原文賞析
讀《越絕書》
亙古誰家國不亡,西村空自產無雙,姑蘇臺后五湖航。
漁父一橈存鄭國,乞兒三戰報平王,英雄到此卻思量。
這是一首詠史詞。所謂詠史,包括憑吊古跡與吟詠史事兩類。杜濬的《浣溪沙·紅橋紀事》便是覽古之作,主要抒發詞人的情懷抱負;這首則是以史實為吟詠對象,表達以史為鑒的歷史意識,繼承了敬德思艱的傳統主題。
《越絕書》主要反映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的歷史。吳王闔閭由于任用伍子胥這樣的賢良,因而取得了勝楚而又勝越的赫赫戰績,然而,歷史猶如諷刺喜劇一樣,最后滅吳者竟然是越。對于這一戲劇性的變化,詞人深為感慨,所以起首一句,縱橫古今,大有撫膺長嘆之意: “亙古誰家國不亡?”以設問開篇,起筆突兀,警策醒人。它看似盛衰更替、成敗相續的歷史循環論,但仔細品味,其實是對一個國家由盛轉衰乃至滅亡的歷史課題尋根究底,意思是一個國家為什么到頭來都免不了滅亡的命運呢?尤其是吳,竟然覆滅于東山再起的勾踐之手,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據史書記載,越王勾踐敗于吳后,臥薪嘗膽,力圖恢復,又用范蠡美人計以惑吳王夫差,吳臣伍子胥雖力諫而不從,后吳果為越滅。因而接下來詩人說: “西村空自產無雙,姑蘇臺后五湖航?!?《淮南子·說林訓》稱“西施、毛嬙,狀貌不可同?!薄盁o雙”言西施之美艷。值得注意的是 “空自”二字,頗不尋常。按通常之見,越賴西施而興,吳因西施而亡,一個美女在歷史上既能傾城傾國,又能興城興國,怎么可以說“空自產無雙”呢?很明顯,這里有著深刻的意蘊: 西施雖為舉世無雙的美女,然而她的青春艷色都被葬送進一場政治陰謀之中了,這是“空自”的一層含意,其更深之含意則是,越王令范蠡獻西施之后,終于導致了吳王喪志,賢良蒙難,國家破亡等災難,西施艷色淪落的悲劇。總之,“空自”二字,既寄寓對西施命運的無限憐惜與同情,又飽含對吳王戀色忘政、不能守業的鞭撻,下句進一步表達這種亡國之思: 姑蘇臺本為吳王闔閭所筑,后夫差既得西施,甚寵之,復高而飾之,游宴其上?!对浇^書》說,亡吳后,西施復歸范蠡,同泛舟而去,五湖即太湖。在此不直寫吳國的滅亡,而借范蠡泛舟之典實連及象征吳國興亡的姑蘇臺,突出了山河易主的歷史變幻,暗示叱咤風云的吳國從爭雄的歷史舞臺上消失,從而透示出令人蕩氣回腸的哀怨。
此詞的上片詠吳國的滅亡,下片則寫吳國不該滅亡,把讀者的思路引向深入,從而昭示題旨。過片采用倒敘的手法,追敘吳國強盛時的霸業。作者舉出 “漁父一橈存鄭國”和 “乞兒三戰報平王”兩件事。這是說吳因得伍子胥,有保存鄭國之力,也有打敗楚國之威。原來,伍子胥并不在吳而事楚,楚平王殺了他的父親伍奢與兄長伍尚,他才出逃的,在奔吳途中,因漁父舍命渡他過江才幸存下來,此后,鄭國也因漁父此舉在吳鄭沖突中免了滅頂之災,“存鄭國”即指此。伍子胥渡江入吳后,“乞市三日”方得吳王闔閭的召見,之后吳國聯蔡攻楚,屢戰屢勝,拔了楚國郢都,鞭平王尸,“報平王”指此。這兩句是說,吳國得了伍子胥是一件幸事,使吳國有了制勝之力,按說吳國是不該滅亡的,然而吳國畢竟覆滅了,這實在令人深思,結句說“英雄到此卻思量”,思量什么呢?眾所周知,吳敗越后,越表面上向吳請和,而暗地里力圖恢復。伍子胥洞察時勢,所以當越進獻美女時,力諫吳王夫差,夫差聽信伯噽讒言,終逼伍子胥自殺,吳國也隨之而滅亡。吳國的興亡,告誡統治者要用賢從善,因為,自古以來的棄賢從惡者,就沒有不滅亡的! 這正是起句“亙古誰家國不亡”深沉感慨之所由。
值得注意的是,此作顯然沒有局限在吳越之爭上?!皝児拧倍质前鼣埩藲v史的全部的,當然也包括了作者生活的年代。杜濬為明末清初人,他寓居金陵,游覽揚州、蘇州已是明王朝只有半壁江山的時候,因此這首詞的“亡國”之音也特別強烈,其寄語朝廷要取用賢良,振治朝綱的意思也頗為明白,因而也有著強烈的家國身世的寄寓。
上一篇:《朱孝臧·洞仙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納蘭性德·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