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暮歸》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杜甫
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烏啼。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
南渡桂水缺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鞞。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
這也是一首吳體詩。詩的前四句描寫暮歸的景色:白鶴已棲息在被霜打黃葉子的梧桐樹上,城上響起了更夫報更的梆子聲和烏鴉的鳴啼聲,皎月當空,客人已回歸家門,悲凄的風吹來了砧杵聲,是誰家女人還在搗洗白練? “霜黃”、“碧梧”、“白鶴”、“月皎皎”,是詩人所見; “擊柝”、“烏啼”、“搗練”、“風凄凄”,是詩人所聞,這幾樣景物,勾畫出一幅秋日的邊塞城池的黃昏圖畫。柝,現(xiàn)代叫梆子。搗練,用木杵捶打衣服。這兩種聲音,聽了都有悲凄之感。
面對這樣的暮色,詩人將作何感想呢?于是,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想渡桂水南行,沒有船可乘,欲北歸長安,路上尚有兵戎。已經(jīng)五十多歲年紀,事事都不稱心,明天只得掛著手杖去看云。真是寂寞無聊!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 “結語見去志。”此評不確,應當是三聯(lián)見去志,結句表現(xiàn)的是百無聊賴。這首詩句句都拗,不合律詩的聲調(diào)法度,讀起來像是古詩。這種拗體就是所謂吳體。
上一篇:李冶《明月夜留別》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