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翥十首·行香子》原文賞析
山水便面
佛寺云邊,茅舍山前,樹陰中、酒旆低懸。峰巒空翠,溪水清漣,只欠梅花,欠沙鳥,欠漁船。
無限風煙,景趣天然,最宜他、隱者盤旋。何人村墅,若個林泉?恰似攲湖,似枋口,似斜川。
這是一首題畫詞。一首好的題畫詞,不僅是畫的附庸,而且要有獨立的藝術價值;不僅提示畫的內容,而且要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擴展和深化畫境;要求傳貌、傳神,再創(chuàng)造。這首詞所題的畫,是扇面上一幅山水畫。詞上片只用六句二十三字,寫了六樣景物。起頭四句,寫高高聳立的山峰直指藍天,淡淡的云霧彌漫于山腰之間。云邊有佛寺,山前有茅舍。古樹成林,繁枝抱體的綠蔭中,有一幅酒旗低懸。酒旗本是招客之廣告,一般畫法則為“當路高懸”,此用“低”字,細細體會,詩味頗濃。其一,用“低”不用“高”,顯得不招搖,極合清幽的意境。其二,這是詞人從觀畫的角度著筆,酒旗與高峰古樹相比,無論如何都是“低”的。這里可見詞人用詞之準確。再說以綠色背景的畫面中出現(xiàn)這一點酒旗,這種異色相映正合國畫“金碧山水”的手法。綠陰中有酒家,又符合王維“林密處則居舍”的畫學形式美的要求。“峰巒”二句,寫迂回連綿的群山,向遙遠的天際伸展,山色翠潤。腳下透明的溪水,微風下掀起層層清漣。詞寫到這里,畫的色彩與布局大致可見。這本是幅一般的山水畫,畫中山水寺舍也是自然界常見之景,但經過富有詩意的語言提示,就更顯得淡遠清幽。雖說畫、詞脫離,但詞人筆下的山水形象,照樣給人一種清新恬靜的美感。“只欠”三句,詞寫“只欠”,實則不欠。與以動寫靜手法一樣,這里也運用了藝術辯證法。正因為欠了這些,才使畫面顯得疏密得當;而有之,則多,多則亂。同時這三句更清楚地交代了畫的取景。
如果到此為止,只能算是對畫面物象作了靜止的羅列,色彩布局進行了客觀的展示,顯然不夠。所以下片詞人寫出了自己對畫的評價與理解,使詞中有畫,詞中有情。“無限風煙,景趣天然。”這對畫來說是一個總評。“最宜”二句,更出之畫外,是詞人思維的結果,這不是畫意而是心意。詞人長期隱居不出,以詩文為業(yè),這種環(huán)境對他來說,當然是理想的處所了。這是觸景生情,也豐富了畫意。“何人村墅,若個林泉?”突然一轉,具有戲劇性。山水畫中,常畫有茅舍炊煙,為了給畫面帶來生氣。詞人突然想到這簡陋的茅舍,極象隱者的居處。這是詞人的情緒,卻為畫增添了詩意,與上句也正好統(tǒng)一,顯然是詞人的再創(chuàng)造。“恰似”三句,是詞人腦海瞬間出現(xiàn)的系列聯(lián)想,虛處著筆,擴展了畫的意境,饒有余味。這種猜測性語言,正體現(xiàn)了寫意畫的特點:即點到為止,不作細致刻畫,給人以豐富想象的余地。
詞上下兩片,上片具體描寫,一句一景。下片寫自己的印象與情緒,而這些又襯托了上片景致的寧靜優(yōu)美。這首詞題在畫上,無疑是珠聯(lián)璧合的整體,但離開畫,仍不失獨立的藝術生命,并有其本身的特點:詞寫景,如王維山水詩,用詞原型化,不作修飾成份,象佛寺茅舍、樹陰酒旆等,好處是自然渾成,不露雕琢,使得詞更加清新自然。詞人感情隱而不露,似見非見,十分清淡。但細細體會詞人襟懷與追求,又全在其間。上下片的尾三句皆用排比,音節(jié)和美,句句可歌。以上特點,使這首詞意妙韻諧,朗朗可誦。這樣的詞誰不欣賞?
上一篇:《張倩倩·蝶戀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袁通·行香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