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瀚·重量》中外哲理詩賞析
她把帶血的頭顱,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使所有的茍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張志新,一個深深熱愛我們共和國的女共產黨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為追求、捍衛真理而被殘忍地割斷喉管、處以極刑,在祖國的土地上喋血。這是發生在我們時代的一幕悲劇。1979年,當張志新烈士和“四人幫”作不屈斗爭的光輝事跡公之于眾以后,成千上萬有名無名的詩人都不約而同地提起筆來,或歌頌烈士偉大的人生,或詛咒“四人幫”專制暴政的兇殘,更多的人則在詩中展開政治性思考。灼熱的感情噴發與冷峻的思想鋒芒結合在一起,交織著對歷史的反思和對未來的警覺,濃縮凝成詩的結晶,啟迪人們深思和猛醒!
韓瀚的作品《重量》并沒有對具體事件進行正面剖析和評價,也不是對“文化大革命”的直接譴責,而是對一個令人不安的嚴峻問題充滿激情的思考。“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前兩句高度概括了張志新烈士偉大的一生和就義時的從容、剛烈,思想的容量十分沉重。 “帶血的頭顱”,把我們拉回那早已逝去的晦氣如磐、真理被閹割的年代,想起江青集團血淋淋的屠刀和殉難者用血來捍衛真理的不屈形象。詩中一個“她把……放在……”句式,既寫出了“她”的主動、義無反顧,又突出了烈士就義時坦坦蕩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生命的天平”是衡量人生生命價值的天平,它將衡量出一個人(或一類人)生命的意義。詩中寫道:烈士“帶血的頭顱”一放在這天平上,就“使所有的茍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表現出烈士和茍活在人間的蕓蕓眾生之間生命價值的巨大反差。詩人在這里對社會、人生做了嚴肅的解剖:張志新死在人妖顛倒的時期,舉世混濁,眾人皆醉,獨有她清醒地孤軍作戰,在極端孤立和千夫所指中走向刑場,這是張志新悲劇之所在。不僅如此,詩人的筆鋒還指向更深的層次。詩人雖然解剖的是曾經昏睡的一代人,但是告訴我們的卻是,有出息的民族更應該有勇氣救治自己的痼疾,清除自己的劣根性,從人生的誤區中走出來,去追求崇高的生活目標和壯麗的事業,承擔起振興祖國、走向世界的巨大責任。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構思新巧,想象奇特。詩人創造性地以“生命的天平”這一虛構的意象(人民心中永遠有這樣一架天平)作為對比的焦點,把“帶血的頭顱”和“所有的茍活者”置于“天平”兩端加以比較,用靈魂卑鄙、渾渾噩噩、昏睡不醒的茍活者來烘托生之偉大,死之重于泰山的烈士的崇高形象,通過鮮明的對照,表達了詩人對烈士的無限崇敬之情。此外,這首詩短小而容量大、含意深,是詩化的“政論”,又是“政論”的詩化。詩人把政論、哲理同詩的形象和諧地統一起來,并且在韻律、節奏、句式上頗費匠心,因此,在給人藝術美感的同時,又啟示人們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意蘊。
上一篇:《陳洎·過項羽廟》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丁耶·金子的啟示》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