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翥十首·臨江仙》原文賞析
梁山舟中(二首其二)
羨殺漁村無畔岸,茫茫楊柳蒹葭。雨余秋漲沒汀沙。驚鴻投別渚,浴鳥坐沉槎。殘日籬頭閑曬網,垂髫來賣魚蝦。得錢沽酒徑歸家。一聲橫笛外,煙火隔蘆花。
這首詞是梁山舟中二首的第二首。第一首寫了一位無憂無慮、常常醉酒的漁翁。詞中描寫他“蓑衣忘在石磯層”、“有魚吾欲買,搖手不能應”等一系列動作,很有情趣。但這種樂顯然是詞人樂。本篇描繪了一幅漁家風俗圖,比其第一首,更覺清麗可喜,更帶人間煙火味。詞上下兩片,前者寫環境,后者寫直樸的漁家生活。
全篇以“羨殺”領出,一氣貫下。起句寫漁家生活別有天地。村子坐落在看不到邊的水旁,四周,水天之間有迷迷濛濛、一片淡青色的蘆葦與差參起舞的楊柳?!坝暧唷比?,又點出時間,久雨初住,潮水上漲,一片白茫茫的秋水,淹沒了昔日的水邊灘地,受驚的鴻鵠遷徙別處沙汀,水面上乃見小鳥兒飛翔,它們時而直沖藍天,時而悠閑自在地蹲在水面的木筏上。這三句,一句一景。至于“浴鳥坐沉槎”,更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暗示了環境之寧謐,人煙之稀少,但并不使人感到“其境過清,不宜久居”。這與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寫法相近,然意境不全似。這里寫出了漁鄉雄渾而寧靜的景色,景中蘊含著詞人極度羨慕的情懷。
如果說上片是遠鏡頭,那么下片便是一幅漁家生活的特寫?!皻埲铡比?,一句一事,簡要地寫出了勞動過程。打魚歸來,趁斜陽晾曬魚網,然后繞村叫賣,回來之時帶著美酒,徑直歸家。這種生活是這樣的悠閑和簡單,這對于長期生活于繁華吵鬧的城市、時刻置身于官場紛爭的人來說,無疑是個“世外桃源”。這里明顯地反映了詞人的情懷。尾句“一聲橫笛外,煙火隔蘆花”,頗似《滿江紅》尾句“何處夕陽樓,人橫笛”。皆寫笛聲,但傳遞的感情不一樣。在這里,悠揚的笛聲仿佛是奇妙的音樂,給詞人所描寫的畫面增加了弦外之音,補充了畫面無法表現的形象,使意境顯得生氣勃勃。
這首詞所寫的內容,雖不及柳宗元《漁翁》神秘奇趣,但詞接近客觀的描寫,也創造了一個足以讓人心靈陶醉的意境。所創造的形象,不象張志和《漁歌子》中的漁父,那是一個穿著勞動者便衣的“煙波釣徒”,這里寫的是一位地道的漁民。對事件的描寫,與宋徐照《分題得漁村晚照》詩“賣魚得酒又得錢,歸來醉倒地上眠。小兒啾啾問煮米,白鷗飛去蘆花煙”接近。但徐詩表現的是漁民的清苦與辛酸,中心是“憫”;而張詞所表現的是“樂”。歷來寫到漁民,往往是漁家苦,漁家嘆,一旦涉及到樂,似乎就成了士大夫的情調。其實生活是一個多面的立體物,多轉幾個角度去看,才能見到真實的面貌。這首詞寫的事件:打魚、曬網、賣魚、換酒,表現了無拘無束、自食其力的快樂,勞動是辛苦的,精神卻是輕松的。這種寫法,從某種程度上表現了漁民“樂”的一面,而這種樂正是熱衷于仕途的士大夫無法享受得到的。詞人本來宦情淡薄,一生中大多過著隱逸的生活,當他泛舟梁山見到此景,產生“浮舟往來,嘯詠終日”的愿望是很自然的。在他對這種生活環境的“羨殺”當中,隱隱傳達了他對自己隱逸于山水之間、自由自在生活的贊賞。詞雖淺語,卻有深致。
上一篇:《王屋·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好問·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