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廟無塵八馬回,奉天城壘長春苔。
咸陽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養馬來。
渾河中,指渾瑊。唐代中期著名將領。唐德宗因朱泚叛亂逃往奉天,渾瑊領家人子弟隨后趕到,在兵員不足、糧食困乏、圍城數次幾乎被叛軍攻破的情況下,統率隨駕人馬浴血奮戰,終于解奉天之圍。復配合李晟收復長安。后又與馬燧圍攻在河中的李懷光叛軍,李兵敗自殺。“九廟無塵八馬回,奉天城壘長春苔。”叛亂已平,宗廟不再蒙塵,皇帝的車駕安全地返回京城。而曾經進行過激烈保衛戰的奉天,它那經受過血與火反復洗禮的城壘,已經長上了碧綠的苔蘚。“咸陽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養馬來。”不光奉天一城,永遠與渾瑊的英名聯系在一起,當年平叛戰爭拉開廣闊的戰場,在那咸陽古原之上留下累累的英雄白骨,其中亦有半數來自渾瑊的家屬子弟、僮仆廝養。渾瑊家人子弟參加了對朱泚、李懷光的戰爭,功勛卓著。如他有童奴名黃芩,力戰有功,封渤海郡王。所謂“養馬”,即指黃芩一類人物。
這首詩是贊頌渾瑊的。但它的贊頌是通過緬懷、憑吊的方式來表現的。詩人由長滿青苔的奉天城壘和咸陽原上的白骨,想到當年慘烈的激戰和渾氏及其子弟僮仆在戰爭中的貢獻與犧牲。這種憑吊不免悲涼,但由于開頭著“九廟無塵八馬回”一句,又見出這種犧牲意義和價值自是非同一般。回天轉地的業績與慘烈斗爭,悲與壯,二者互相對照,正是這首詩撥動讀者心弦、令人體味不盡之處。
詩雖是詠史,但那種從撫今追昔中所表現出來的寂寞感中,還可能寓有現實感慨。程夢星說“借往日之名將,嘆今日之無人。”可供參考。
上一篇:李商隱《賦得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家潘圖《末秋到》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