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超·賣花聲》原文賞析
新秋雨霽,見隔水閨秀理妝。
疏雨束輕涼,微漏殘陽。竹屏茉莉吐清香。人在綠蕉窗底下,初試羅裳。
咿軋弄漁榔,搖漾云光。隔溪蓉柳學(xué)新妝。佯向清波搖扇影,驚了鴛鴦。
“賣花聲”即“浪淘沙”。小序交代了作詞的緣由: 早秋時節(jié),雨后,水溪的對岸,一位姑娘正在梳妝。作者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作。這首詞的題材有點新意。可是,這也就相應(yīng)地增加了創(chuàng)作的難度。因為可資借鑒者少,所以形象的提煉、全詞的間架安排、語言的選擇,想來都頗費一番斟酌。小序在說明作詞緣由的同時,還交待了時令,以及所要描寫的中心。這就使讀者對未來的描寫有了一些思想準備。這首詞的中心寫閨秀理妝。有點特殊的是,這位閨秀不是在普通閨房,而是在溪水邊的窗下理妝。上片主要是描寫新秋雨后的景色。下片主要是寫閨秀理妝。
早秋時節(jié),暑熱未過,雨后的涼爽十分難得。詞一開頭,就抓住這一點來描寫: 雖然是“疏雨”,稀稀落落,可是,它畢竟煞住了早秋的炎威,一陣涼風(fēng)挾帶而來(“束”,夾挾帶)。因為是疏雨,沒下透,所以雨后依然沒有全晴,一縷夕陽的余暉從云層的縫隙里漏射出來。雨后的空氣分外新鮮,屏風(fēng)似的竹林、溪邊的茉莉散發(fā)出陣陣清香。至此,作者從觸覺 (涼)、視覺、嗅覺各個方面,將雨后所特有的清新涼爽作了充分的描寫。接著,主人公出場了:只見她在綠蕉窗下,正試穿那美麗的新衣。夕陽西下、竹屏茉莉、綠蕉、溪水,構(gòu)成了一幅村落黃昏圖,而那位“初試羅裳”的姑娘無疑是這幅圖畫的中心。上片就在這樣一種詩情畫意中結(jié)束。
下片一開始,作者沒有接著去描寫閨秀,而是對溪水上的景色進行補充的描寫。因為小序先作了交代,所以,這兒忽然寫到漁榔之類就不會使讀者感到突然了。只聽得“咿軋、咿軋” (yī yà) 的聲音,原來是漁榔的聲響(“漁榔”,捕魚時用來敲擊船邊的長木條,據(jù)說是為了驚魚入網(wǎng))。船兒的搖晃使水面上波光蕩漾。所謂“云光”即指波光。因為晚霞與水波相輝映,所以叫,“云光”。這里,作者在觸覺、嗅覺、視覺之外,又從聽覺的角度豐富了這幅村落黃昏圖的生活情趣。上片主要是靜態(tài)描寫,而下片則全是動態(tài)的描寫。使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氣。至此,作者才寫到理妝: 只見溪水那邊,那位美麗的姑娘正在學(xué)梳妝打扮呢。《 長恨歌》用“芙蓉如面柳如眉”來極言楊玉環(huán)的美貌,所以,“蓉柳”即指如花似玉的青春美貌。所謂“學(xué)新妝”是說,這位姑娘正在嘗試一種新的妝束。這是與上片的“初試羅裳”相照應(yīng)的。這位姑娘不但很美麗,而且有點調(diào)皮,你看她,假裝搖動她的扇子取涼,其實是在和水里的鴛鴦開玩笑: 鴛鴦看到水中晃動的扇影,受驚游走了。作者在這里既寫了景,又寫了人。溪水的清澈、鴛鴦的自在、姑娘活潑調(diào)皮、稚氣未脫的性格都得到了生動的反映。
上一篇:《徐釚·鳳棲梧》原文賞析
下一篇:《曹貞吉·賣花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