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釚·鳳棲梧》原文賞析
春草
廉纖絲雨春陰重,嫩草平鋪,低把金鞍鞚。綠遍天涯無半縫,憐伊歲歲和愁種。飛絮落花都不動,斗帳微寒,自作池塘夢。明日踏青誰與共?芳郊怕損鞋頭鳳。
此詞題為“春草”,非只摹寫春景,戀情愁緒籠罩全篇。
起三句寫冒雨出游所見景色。春雨綿綿,纖細的雨絲輕輕飄灑,催郊原塘畔的青草齊刷刷破土而出,一片新綠,象鋪上了翠色的地毯,煞是喜人。詞人在馬上縱目遠眺,驚喜卻癡迷,完全被自然美所陶醉。他愛之深切,故低低握住韁繩與馬勒,輕輕地馳過,唯恐傷及一莖草芽。過拍二句,前言春草茂密,生命力旺盛;后則物皆著我主觀感情色彩,“愁”乃通篇詞眼。原來作者冒雨郊游,暫以美景忘情,借之驅愁。“愁”字既出,上下照應,一動萬隨,技法高明?!俺睢笔且环N抽象的思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很困難。所以在詩詞中,人們很少從它本身去寫,通常是從側面來表現。在這里,詞人的愁就象這春草,“綠遍天涯無半縫”,這是比愁思多而密;“憐伊歲歲和愁種”,這是狀愁思悠又長,年年如此,歲歲不斷。
換頭三句,春雨綿綿,闃然無聲,柳絮楊花,悄然落下,作者如入夢境,聯想到南朝劉宋詩人謝靈運寫《登池上樓》的典故,內心悲愁。據說謝靈運在永嘉西堂寫此詩,竟日不就,一籌莫展。他有一習慣,見到鐘愛的堂弟惠連就立得佳句,弗見則雖苦吟亦不得好詩。此夜他忽然夢見惠連,“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千古名句似泉淌出。徐釚用此故事,乃是承上說愁思。自古文人命途多舛。山水詩的鼻祖謝靈運因東晉亡后,在政治上一再遭到迫害,賦“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是江海人,忠義感君子”抒懷,終于被慘殺,如夢幻去,至今思之,令人泫然。據《宋書》本傳載,謝靈運抗命被捕和臨行都寫了詩,表示對晉室的忠貞,可作參考。結二句,“鞋頭鳳”亦為典實,唐宋時代女子穿鞋多作鳳頭形。此仿屈賦香草、美人之意,借愛情的失落感,嘆知音之稀,嘆理解自己的人太少。
徐釚生長于反清意識強烈的吳江。據傅燮詷《菊莊詞序》,他在康熙初年即讀到該集,而《鳳棲梧·春草》為該集第四首,足證此詞寫于順治年間,江南文人抗清活動正盛。因此這首詞就不僅是寫景抒愁,而且有更深的用心。詞中所寫之“愁”是一種“大的感情”,他愁大好河山被滿清貴族占領,愁江南文人中有的經不起清王朝拉攏而背棄了生養的土地。因為這種民族感情,所以北上后“乞歸故里”,再次“起用”也堅決“不就”,并貧賤而終。“覽者可以悲其志矣?!?吳藹《菊莊詞跋》)
徐釚是著名詞學家,功力極深。此詞牌平仄、用韻較整齊勻稱,運用不當則易呆滯平板,他在填寫時特別注意開拓詞境,加深旨趣,給予寄托,達到了“感時之作,必借景以形之……不言正意,而言外有無窮感慨”的要求。“用意幽深,造語雅當”,“求其艷而不流于靡曼,淡而不入于枯寂”是它的語言風格。
上一篇:《況周頤十首·減字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魯超·賣花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