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澄·三十年前好用工》原文賞析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兒何者為英雄?世間有事皆當做,天下無堅不可攻。萬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拳拳相勉無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吳澄是元代初年的學者,當時很有名氣,跟他從學的人很多。他寫過四首勸學的組詩,題目叫《三十年前好用功》,每首詩的首句和尾句,都用題目作起結。這里選錄第一首。
詩題的來源,是孔子說過的話: “三十而立。”意思說,人學習到三十歲,思想開始成熟,已具有獨立的見識與應世能力。作者運用這一概念寫詩,教育他的學生在三十歲以前要發憤攻讀,作好創造英雄事業的準備。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兒何者為英雄?”首聯首先提出全詩的中心思想,并用提問的句式啟發讀者深思。在三十歲之前一定得好好用工,因為未來的英雄事業等待著有志男兒去創造啊!那么什么是英雄事業創造者的條件呢?中間兩聯便作了明確的回答。次聯道:“世間有事皆當做,天下無堅不可攻。”這是說,作為一個英雄氣概的男兒,他必須對國家社會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獻身精神,所以說“有事皆當做”,有了這種獻身精神,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自然會“無堅不可攻”了。責任感和不畏難兩者是緊密相關的,沒有深厚的文化素養能產生這種高度的覺悟嗎?三聯進一步指出:“萬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說明僅有覺悟和勇氣還不夠,更需要有踏實認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穩步向前,決不可好大喜功,急躁冒進,正如行萬里路要從腳底下起步一樣。上句是對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哲學語言的簡化使用,下句尤其強調思想品質對英雄事業的重要性。古今多少英雄功敗垂成,或有始無終,都是因為不能克制自己私心的弱點。路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私心也是逐漸地成年累月在發展。因此,“一毫非莫入胸中”是值得深自警惕呵!這一句同樣是從前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格言變化來的。兩句在語法結構上改變七言詩上四下三的程式為“上三下四”,完全是為了說理需要的緣故。總之,中間兩聯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沒有長期培育積累的學問根柢,是絕難辦到的。由此得出尾聯的結論: “拳拳相勉無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拳拳”,懇切的意思。“拳拳相勉”,懇切地再三勸告,千言萬語只有一句:“三十年前好用工。”全詩表現出老師對學生殷勤勖(xu)勉的深情,而以重復首句作結,也讓人更加深入了解全詩的中心思想,并牢固地掌握實踐它。
這是一首勸學的說理詩。從“何者為英雄”說到作為男兒英雄應有的氣概與品質,從而顯示及時用工學習的必要性。用平實真摯的語言,表達治學與做人的道理,說理不流于空疏生硬,態度亦和藹可親,使訓誨開導的熱情與切合事實的理論相結合,有情理相結合的特點,故不難令人感動、接受。
上一篇:古詩《韓夢周·劚石粉》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袁枚·不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