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帕三絕句(第三十四回)
【原文】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①,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只偷潸②,鎮(zhèn)日無心鎮(zhèn)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彩線難收面上珠③,湘江舊跡已模糊④。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⑤?
【注解】
①鮫綃:傳說海中有鮫魚(美人魚),在海底織綃(絲絹),她流出的眼淚會變成珠子。此處指揩眼淚的手帕。
②潸(shān):流淚。
③收:串起來的意思。
④湘江舊跡:舊傳湘妃哭舜的事跡。
⑤不識:未知。香痕:指淚痕。漬也無:沾上了沒有?
【背景】
寶玉遭賈政毒打,昏睡中聽到悲切之聲,醒來知是黛玉,“只見她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就推說自己疼痛是假裝的,安慰她一番。黛玉走后,寶玉心里惦念,設(shè)法支開襲人,命晴雯以送兩條舊絹帕為名去看黛玉。這黛玉體貼出絹子的意思來,不覺神癡心醉,想到:“寶玉能領(lǐng)會我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可能如意不能,又令我可悲。要不是這個意思,忽然好好的送兩塊帕子來,竟又令我可笑了。再想到私相傳遞,又覺可懼。他既如此,我卻每每煩惱傷心,反覺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nèi)沸然。由不得余意纏綿,便命掌燈,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研墨蘸筆,便向那兩塊舊帕上題了這三首絕句。
【賞析】
這三首絕句是林黛玉用淚寫就的。“那黛玉還要往下寫時,覺得渾身火熱,面上作燒,走至鏡臺揭起錦袱一照,只見腮上通紅,真合壓倒桃花,卻不知病由此起。”
這三首詩在小說中的作用,全在于聯(lián)系寶玉挨打這件事,表明寶、黛之間的關(guān)系完全不同于他人。只有將它放在具體的情節(jié)中,對比寶釵、襲人的不同態(tài)度,才能看出寶、黛的互相同情、支持。寶玉被打得半死,寶釵來送藥時雖然也露出一副憐惜的樣子,但心里想的卻是“你既這樣用心,何不在外頭大事上做工夫,老爺也歡喜了,也不能這樣吃虧”,還笑著說:“你們也不必怨這個,怨那個,據(jù)我想,到底寶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來往,老爺才生氣的。”處處衛(wèi)道,處處維護賈政,實際上是用所謂“堂皇正大”的話把寶玉教訓(xùn)了一頓。襲人則乘機在王夫人面前進言,大談寶玉“男女不分”,“偏好在我們隊里鬧”和“君子防未然”的道理,從中挑撥寶、黛關(guān)系,建議“叫二爺搬出園外來住”。她的話嚇得王夫人“如雷轟電掣的一般”,并騙取了王夫人的寵信,為后來抄檢大觀園做好了充分的輿論準備。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寶、黛的相互體貼、了解和黛玉的一往情深、萬分悲痛,順便也寫了寶玉身邊唯一足以托付心事的忠誠信使——晴雯,這都是大有深意的。只要細讀書中的文字,自不難理解作者的用心。其次,“還淚債”在作者藝術(shù)構(gòu)思中是林黛玉悲劇一生的同義語。要了解“還淚債”的全部含義,當(dāng)然最好讀曹雪芹原來所寫的黛玉之死的情節(jié),但在這里我們已看不到了。不過,作者的寫作有一個規(guī)律,多少可以幫助彌補這個遺憾,即他所描寫的家族或人物的命運預(yù)先都埋下了伏筆,露出了端倪,有的甚至還先有作引的文字。描寫小說的主要人物林黛玉,作者當(dāng)然更是先有成竹在胸,作了全盤安排的。在有關(guān)黛玉的情節(jié)中,作者先從各個方面挖好渠道,最后都通向她的結(jié)局。
這三首絕句始終著重寫一個“淚”字,而這淚是為她的知己寶玉受苦而流的,它與黛玉第一次因?qū)氂袼び穸鳒I,具體原因盡管不同,性質(zhì)上卻有相似之處——都為脂評所說的知己“不自惜”。這樣的流淚,脂評指出過是“還淚債”。但很久以來,人們形成了一種看法(續(xù)書起了很大的作用),以為黛玉總是為自身的不幸而傷感,其實,寶玉的不幸才是她最大的傷痛。為了寶玉,她簡直毫不顧惜自己。寶玉挨打,她整天地流淚,“任他點點與斑斑”。“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詩中提出這個問題,為“還淚債”定下了基調(diào)。
【鏈接】
張新之評《紅樓夢》
是書敘事,取法《戰(zhàn)國策》、《史記》、三蘇文處居多。《石頭記》脫胎在《西游記》,借徑在《金瓶梅》,攝神在《水滸傳》。
上一篇:紅樓夢《題寶玉續(xù)《莊子》文后(第二十一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刺玫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