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漢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 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①。農事傷,則饑之本也; 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②、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徭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③,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暴寡,老耆以壽終④,幼孤得遂長。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⑤。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 不事官職,耗亂者⑥,丞相以聞,請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注釋】 ①纂(zuan)組:赤色綬帶。女紅: 即女工。指紡織、刺繡、縫紉等事。②粢盛 (zicheng): 盛在器物內以供祭祀的谷物。③太官: 掌管宮廷膳食的官。畜 (xu): 通“蓄”,積儲。④攘: 奪取,排除。暴: 損害。耆 (qi): 古代稱六十歲為耆,這里泛指老人。⑤牟(mou):奪取。⑥修職:整頓吏治,使官吏盡忠職守。耗 (mao)亂: 昏亂。
【譯文】 對器具一味地追求雕刻華麗,必定會妨害百姓的農務; 對衣飾要求錦繡和精美的絲制印綬,必定會妨害婦女們的絲織業。妨害農務,是糧食短缺的根本原因; 妨害婦女們的紡織,是衣著缺乏的根本原因。在缺衣乏食,饑寒交迫的時候,老百姓不為非作歹是很少的。我親自耕種,皇后親自采桑養蠶,來供奉祭祀宗廟的谷物和禮服,以此來作天下人的表率。我不接受奉獻,還要減少膳食的費用,減輕老百姓的徭役和賦稅,想使天下人致力于農桑,經常有所蓄積,以備災荒。使強者不要掠奪弱者,也不要有人依仗人多去欺負少數人,老人能終其天年,幼兒孤子得以長大成人。盡管如此,如果年成歉收,老百姓的口糧就很缺乏,其原因何在呢?或許是狡詐虛偽的人當了官吏,一些官吏納賄行私,劫掠百姓,侵奪萬民。縣丞是一縣的官吏之長,卻舞弊亂法,行同盜賊,這就與設長吏的本意相反了。現在命令各地二千石 (郡守) 們各自整頓吏治。如果郡守們不能負起責任,辦事昏亂,就由丞相奏報上來,問他們的罪。故此布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
【鑒賞】 這是景帝為整頓吏治而下達的一道詔令。
本文以農事和女紅的重要性開篇,認為農事和女紅為天下之本,如果這兩者受到妨害,則“饑寒并至”,為非作歹的人就會大量產生。因此,景帝自己和皇后親事農桑,為天下樹立榜樣。且通過多種途徑使老百姓糧食有所積蓄,以防備災荒。扶持老弱幼寡,使得以較好地生活。景帝還認為,當遇到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的糧食就會不足,其原因在于貪官污吏劫掠百姓。因此下令整頓吏治。
本文以農事與糧食的重要性為主要線索,貫串著作者對人民生活和生產的看法和解決老百姓饑寒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詔令的形式,下達了整頓吏治的命令。條理清楚,主旨明確,是一篇很好的詔令。
上一篇:《古文觀止·左傳·介之推不言祿》鑒賞
下一篇:《古文·傷仲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