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庾信
蕭條亭障遠,凄愴風塵多。
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
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庾信,字子山,北周著名文學家。初仕梁,四十二歲出使西魏,值西魏滅梁,不得返國,羈留長安。羈北期間作《擬詠懷》詩二十七首,充滿了故國淪亡的隱痛和羈留異國的感慨,這是《擬詠懷》中的第二十六首,堪稱代表。
“蕭條亭障遠,凄愴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詩人開篇即用一遠一近兩個鏡頭,捕攝邊塞肅殺景象。亭障,邊塞的防御工事,在悽嘯迷濛的風沙中,顯得那樣零落,遙遠。白狄,春秋時狄族的一支,這里泛指異族疆域。夕陽西斜,緊鄰異族疆域的邊城,它的身影投映在流淌的黃河中。前一句是遠視,后一句為近瞰。詩人以其敏銳的觀察力,選擇“亭障”、“風塵”、“白狄”、“黃河”這類最能反映邊塞特色的景物,從不同角度刻意描繪,溶入詩中,使人若置身其中,體味到邊關的荒涼、冷落。這兩句敘景之作絕非閑筆,它為后面詩人情感的發揮著上了渾實的底色。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邊塞的肅殺冷落之景觸發了詩人的情感機杼,詩人的衷曲、感慨如雨如瀑般傾瀉出來了。短短四句,連用三典。詩人心中隱痛甚多,不借助古人,難消胸中塊壘。“秋風別蘇武”,引當年李陵異域別蘇武事。“寒水送荊軻”,指當年燕太子丹送荊軻出使秦國謀刺秦王事。“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則引楚霸王項羽垓下戰敗別姬事。詩人從歷史人物中找到了自己的同命人,寄托了自己強烈的身世之感。荊軻、項羽、蘇武可謂一代俊杰,然而他們的遭際又如何呢?仗義的、豪勇的、持節的,哪個不是英雄被困、壯志難酬?!時兮,運兮,而時運本身又寓示著某些歷史發展的必然軌跡,誰也難于違逆。蘇武出使匈奴時何等的大志,然而被羈異域,于荒涼北海上牧羊一十九載,青壯即出,耄耋而歸;荊軻義肝俠膽,易水邊上訣別時引吭高歌,何等悲壯,其結果亦是功虧一簣,橫尸秦廷;當年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率眾擊秦,風卷落葉,何等威風,最終也只能哀嘆時乖運蹇,悲吟“虞兮虞兮奈若何”了。這就是嚴酷的史實,這就是滄桑的人世。詩人能從數個歷史豪杰的風云遭際中寄托自己的情思,并進而領悟到了人事代謝、繼往開來的真諦,感慨成詩,以啟迪后來,其良苦用心,誠然可鑒。
上一篇:《擬古(其一)·[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擬詠懷·[南北朝]庾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