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正冊判詞其十
正冊判詞其十
畫: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這一首是寫李紈的。這首詩見于《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賈寶玉夢隨警幻仙子到太虛幻境薄命司,看到貼有金陵十二釵冊子封條的大櫥,就開櫥翻看了冊子中的一些圖畫和題詞。圖畫判詞與后面的《紅樓夢曲》,使我們從中窺察到作家對人物的藝術構思及其態度,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李紈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一個“守節不移”的年輕孀婦形象。她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其悲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深刻的社會意義。“桃李春風結子完”一句交待了她的身世。在《紅樓夢》第四回開頭,有一番介紹:
原來這李氏即賈珠之妻。珠雖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 已入學攻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承繼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這是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稱為賢女節婦的典型,是“三從四德”的婦道的化身。“桃李春風結子完”一句既寫出榮國府大少奶奶李紈生子不久,丈夫賈珠就不幸早逝,那猶如桃李在殆蕩春風中的幸福生活也就完結了,她也象嬌艷的桃花李花一樣,一結果實,花兒就凋謝飄零了。一個“完”字,暗寓了作者的多少同情!她才廿幾歲,在封建禮教壓迫下,“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在這封建貴族世家中,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在錯綜復雜、尖銳激烈的矛盾中,她除了晨昏定省,就是幽居深宅,默默地度著這孤寂的歲月。孀居的身分,使她謹慎小心,不找什么人的麻煩,別人也不在意她的存在。她,象春風中的桃李一樣美麗,剛剛踏入人生,就成了程朱理學的犧牲品,活活地被封建禮教埋葬了。
“到頭誰似一盆蘭。”是判詞前面圖畫:“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的注解,“蘭”指李紈之子賈蘭。他在李紈教育下,爵祿高登,李紈也因此顯貴,而賈府的其他子孫,均無德才功祿。關于賈蘭爵祿高登時李紈的情況如何?曹雪芹在《紅樓夢曲·晚韶華》中寫,當賈蘭“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時,李紈已是“昏慘慘黃泉路近”。正因如此,李紈的判詞才置于“薄命司”之列,如果享盡榮華富貴,壽終正寢,何言“薄命”呢?然而曹雪芹未將后部寫完,實為可惜!在高鶚續的一一九回中,寫道賈蘭考中舉人第一百三十名,當報子報喜時,李紈“心下自然喜歡”而結束。那么,“黃泉路近”的“薄命”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兩句是曹雪芹對李紈品格的刻畫及對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如冰水好”,寫李紈品格高尚,如冰清水潔一般,毫無微瑕。她愛護姊妹,寬待下人,被譽為“菩薩奶奶”,她雖無理家之才,又“不大會作詩”,然而她積極支持姐妹們立詩社,善于鑒賞品評詩詞,能夠品評黛、釵、寶玉、湘云詩之高低,又能指出各自的特色,黛玉詩“立意新”、寶釵詩“含蓄深厚”之評令人信服。作者通過李紈的不多的言行塑造了一個品格高尚、胸懷坦蕩、善良多才的美的形象,然而這美的形象卻被封建禮教所扼殺!“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不僅表現了作者對這位清潔如水的女子不幸命運的同情與嘆惋,而且也表現了對封建禮教的猛烈抨擊。因為從封建禮教來講,她又是恪守婦道,保持節操,猶如冰清玉潔一般,待等到兒子榮達時,她卻已“昏慘慘黃泉路近”,這樣的命運又有什么令人欽慕呢?只不過引人作笑談罷了。由此可見曹雪芹思想的高度。他對儒家的道德觀念進行了大膽的挑戰,表現了民主主義思想光輝。他從民主主義理想出發,創造了這個獨特的藝術形象——李紈,旗幟鮮明地對封建禮教的“以理殺人”的滔天罪行進行了悲憤的控訴與強烈的抗議。
上一篇:《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