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警幻仙姑賦》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回廊。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慕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于孰地,來自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賈寶玉神游太虛幻境的情節,出自作者藝術構思的需要。通過警幻仙姑做向導,寶玉看冊籍、聽曲子,歆享聲色男女之樂,據說這是警幻仙姑受“寧榮二公”的囑托,企圖使寶玉通過飲饌聲色,改“邪”歸“正”,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繼業者”。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警幻就是地上封建統治階級思想意識的化身,是現實生活中的統治者在天上的代表。從這一點來說,警幻不能算是小說中一個個性化的形象。但是居于“離恨天之上”的幻境中的這位仙姑,畢竟操有“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的大權,她對寶玉說她之前來是因為“風流冤孽纏綿于此”,因此要“訪察機會,散布相思”。說得具體一點,全書中那些“癡男怨女”的“風情月債”、恩恩愛愛皆由她操縱安排,這樣看來,她又是與全書情節發展密切相關的人物,所以作者才不惜筆墨,為之作賦。
《警幻仙姑賦》對這位仙姑作了全面介紹、著意刻畫,其用意是十分明顯的,脂硯齋批說:“……前有寶玉二詞,今復見此一賦,何也?蓋此二人乃通部大綱,不得不用此套。前詞卻是作者別有深意,故見其妙;此賦則不見長,然亦不可無者也。”(甲戌本)這說明本賦在小說的整體布局中是絕對不可缺少的。
賦的內容大致可分四層。前十句是第一層,先寫這位仙姑“出場”時不同尋常的風度與氣派,側重神態的勾勒和氣氛的烘托。“方離”二句說,她是從周圍以柳林作為屏障的“花房”中走出來的。以下便接著寫她每走過一個地方,鳥兒便從庭院的樹上驚起;她將到時,身影先度過曲折的回廊。“鳥驚庭樹”用《莊子·齊物論》以“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來襯托毛嬙、麗姬之美的典故,來反襯她超俗的美麗。“仙袂乍飄兮”四句是說仙姑到來之際,帶來的醉人的異香和悅耳的聲音。大意說:她的衣袖剛剛飄起,就會讓人聞到麝蘭濃郁的芳香;她用荷花縫制的衣服剛要擺動,便會聽到她身上的環佩發出鏗鏘叮咚的聲響。
“靨笑春桃兮”以下,是本賦的第二層。前八句是對仙姑姣好容貌以及修飾打扮的工筆細描。大意是:春天桃花般的臉上襯著笑靨,烏黑的發髻堆起如高聳的云朵;嘴唇如成熟的櫻桃鮮紅飽滿,石榴子般的牙齒含著清香。纖纖細腰楚楚動人,如同隨風飄舞的雪花一樣;珠翠掩映面目生輝,額上涂飾的還有嫩綠鵝黃。這八句中有多處用典,都極恰切自然。“靨笑春桃”用古人常言“桃花似笑”意;“云堆翠髻”化用曹植“云髻峨峨”句;“唇綻櫻顆”則用張寬《太真明皇并笛圖》中“露濕櫻唇金縷衣”句意;用“回風舞雪”來形容仙姑體態輕盈飄忽,干脆套用了曹植《洛神賦》中“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
“仙女”在人們的意念中本來就是美的,如果對警幻這一形象的描繪,僅限于肖像式的描繪,則未免平庸呆板,所以作者接著又對她的風度、神態著意刻畫,務必使其“超俗”。她或“出沒花間”,或“徘徊池上”,那舉止“宜嗔宜喜”、“若飛若揚”,這是說玩耍時面部的表情喜笑嗔怒都自然大方,舉止動作則輕捷婀娜。“蛾眉顰笑兮”以下四句寫她皺起彎彎的眉毛欲言又止,蓮步輕挪、欲止仍行的嫵媚神態。
經過作者精心描繪、極力渲染,這位嬌艷動人、世間無與倫比的仙人的形象,便活脫脫地兀立在讀者面前。
警幻仙姑既然掌管“風情月債”,主宰著人世間眾多的“癡男怨女”的命運,她的容貌自然應當在仙女中出類拔萃,同時她的品德修養、精神情操也應如昆山片玉,使人無可挑剔。因此,本賦的第三層便集中對仙女的高尚品格進行謳歌和贊揚。這一層共二十二句,自“羨彼之良質兮”一句開始,前八句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表達對仙姑的仰慕之情,大意說: (我)羨慕美人優良的品質啊,象冰一樣清、象玉似的光潤;(我)羨慕美人那華麗的衣服啊,燦爛的花紋閃爍著光芒;(我)愛美人的容貌啊,就象用香料培植、玉石雕刻一樣;倘若把美人的神態風度打個比方,就象龍飛鳳舞那樣風流倜儻。“其素若何”以下改用設問句,六組十二句,一問一答,巧妙設喻,進一步具體描寫仙姑芳蘭竟體、高雅超群之美。這十二句的大意說:她的(皮膚)白皙象什么?春天的梅花迎雪開放。她的(心地)純潔象什么?秋天的菊花披上了寒霜。她的(性情)文靜象什么?青松在深谷里成長。她的(容貌)艷麗象什么?彩霞映照澄碧的池塘。她的(舉止)文雅象什么?蛟龍在彎曲的池塘里游逛。她的(氣度)神采奕奕象什么?月光照射在寒冷的江面上。這里把仙姑的形貌美與心靈美融為一體來寫,當然使人更覺得她“完美無缺”,只能是“神”而不是“人”。“應慚西子,實愧王嬙”二句是對以上描寫的概括。既然這位仙姑的容顏使西施自慚形穢,讓王嬙深感羞愧,那就等于說,人間天上首屈一指了。
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這樣無絲毫瑕疵的人,“奇矣哉”,夢中的寶玉納悶,他不能不感到奇怪,她究竟“生于孰地,來自何方?”第四層提出這個問題,卻并沒有回答,其實也無須正面回答,“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信不信由你吧,這樣的美人“瑤池”里找不到第二個, “紫府”中的仙女也無人能和她相比。“瑤池”是西玉母所居之處,仙女如云;“紫府”又稱“紫宮”,俗謂“仙府”,可想那兒的仙女更多。可是她們都被這位仙姑比下去了,這就進一步烘托出她的美。“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結尾兩句,一句設問,一句感嘆,再次強調警幻仙姑是“如此的美”。
如上所述,警幻仙姑不同于小說中賈府里里外外的那些男男女女中的任何一個人物,對于全書的布局和構思來說,又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人物。榮、寧二公的“在天之靈”深為寶玉這個不肖后代擔憂,擔心他會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逆子貳臣,企圖讓警幻對他“感化教育”,但寶玉畢竟是一塊“頑冥不化”的“石頭”,因此最終落入“迷津”。這樣,也反襯出寶玉頑強的性格和不屈的叛逆精神。
讀完了這首賦,讀者對警幻仙姑的印象仍然是若有若無,似在虛無縹緲之中,難以捉摸。這是因為作者寫的是“神”而不是人,是一個虛幻的“影子”,這樣就無須苛求作者一定要把這位仙姑塑造成一個個性鮮明的形象。
本賦使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而且有意模擬《洛神賦》,不少句子直接從中取意,除去上文提到的之外,又如“若飛若揚”化用“若將飛而未翔”句,“將言而未語”取意“含辭未吐”,“待止而欲行”是“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行難期,若往若還”幾句句意的概括,皆可佐證。讀者讀本賦,聯想到曹子建夢宓妃事,就更會感到這位“仙姑”和她生活的“幻境”,虛無縹緲,神秘難測。
上一篇:《螃蟹詠三首(其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賈寶玉離家赴考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