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賈寶玉離家赴考贊》
走求名利無雙地,
打出樊籠第一關(guān)。
《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九回,寶玉和賈蘭去赴科舉考試,王夫人、寶釵等人象生離死別一般。寶玉仰面大笑道:“走了,走了!不用胡鬧了,完了事了!”遂從此出門走了。于此,續(xù)作者寫下了這兩句贊語。從此,寶玉便于考中后,又出家當(dāng)了和尚,再未回賈府。
“走求名利無雙地”,意思是說,科舉考試,是封建社會讀書人求取功名的唯一途徑,別無他途。無雙:沒有另一個。樊籠:關(guān)鳥的籠子,多喻名利羈縛。從宗教的觀點(diǎn)看,社會、人生就是樊籠,把出家為僧、求得精神解脫,視做是沖破樊籠。續(xù)作者要寶玉把“博得一第”,作為他出家的先決條件,以“不枉天恩祖德”,然后再出走,既“忠孝兩全”,又達(dá)到解脫的目的。所以,將科場赴考贊為“打出樊籠第一關(guān)”。
唯其如此,續(xù)作者在寫寶玉離家赴考前,處處做出訣別的樣子,一一地向親人相告。先是母親,“只見寶玉一聲不哼,……走過來給王夫人跪下,滿眼流淚,磕了三個頭”,說道:“母親生我一世,我也無可答報(bào),只有這一入場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個舉人出來。那時太太喜歡喜歡,便是兒子一輩子的事也完了,一輩子的不好也都遮過去了。”再是面對下世的祖母,“寶玉只管跪著不肯起來”,說道:“老太太見與不見,總是知道的,喜歡的,既能知道了,喜歡了,便不見也和見了的一樣。只不過隔了形質(zhì),并非隔了神氣啊。”再是大嫂,“寶玉卻轉(zhuǎn)過身來給李紈作了個揖”,說:“嫂子放心。我們爺兒兩個都是必中的。日后蘭哥還有大出息,大嫂子還要帶鳳冠穿霞帔呢。”再是妻子,“那寶玉走到(寶釵)跟前,深深的作了一個揖”,說道:“姐姐,我要走了,你好生跟著太太聽我的喜信兒罷。”再是眾姐妹與丫頭,寶玉“回頭見眾人都在這里,只沒惜春紫鵑”,便說道:“四妹妹和紫鵑姐姐跟前替我說一句罷,橫豎是再見就完了。”……真是千呼萬喚,經(jīng)過感情的層層鋪墊,續(xù)作者才終于寫出了這兩句贊語。
對于《紅樓夢》所贊美的寶玉出家這一行為,并不是值得肯定的積極行動。魯迅先生就曾經(jīng)在《集外集拾遺補(bǔ)編<絳洞花主>小引》中指出過:“寶玉之終于出家,同一小器。”但他又歷史地指出:“在作《紅樓夢》時的思想,大約也止能如此。”所以,《紅樓夢》最后寫寶玉出家這個結(jié)局,即使出于高鶚的續(xù)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應(yīng)當(dāng)認(rèn)為大致是合乎曹雪芹本意的。
上一篇:《警幻仙姑賦》翻譯|原文|賞析|評點(diǎn)
下一篇:《賈探春房內(nèi)對聯(lián)》翻譯|原文|賞析|評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