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鄘風》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載馳載驅〕載,發語詞,猶乃。馬跑為馳,以鞭策馬為驅,馳驅即快馬加鞭的意思。〔言至于漕〕言,語助詞,無義。漕,衛國邑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白馬城。衛國故都朝歌為狄人所滅,在宋國幫助下,衛國遺民被安頓在漕邑,立戴公為國君。〔既不我嘉〕全不贊同我。既,盡;嘉,贊同。〔旋反〕回轉。反,同返。〔視爾不臧〕視,比。臧,善。〔旋濟〕渡河回頭。〔閟(bi)〕閉塞,行不通。〔蝱(meng)〕草名,即貝母,可作藥用,據說可治抑郁癥。〔芃芃(peng)〕茂盛的樣子。
這首詩為許穆夫人所作。許穆夫人約生于公元前690年,是衛懿公的小女兒,衛文公的妹妹。據《左傳·閔公二年》記載,公元前660年狄人攻衛,破滅衛都,盡占衛國河西之地,衛懿公戰死。衛國遺民在河東的漕邑立戴公為國君,他一個月就死了,文公即位。許穆夫人聽說國破父喪,急忙從許國奔赴漕邑吊唁,并計劃向大國求援抗狄復國。她奔赴祖國國難的行動受到許國君臣的反對和阻撓,她寫了這首《載馳》,表抒自己的憂憤和決心。這首詩大約寫于公元前659年春夏之交,距今已二千六百多年。
全詩六章,每章緊扣主題,層層展開,在抒情主人公關懷祖國命運的思想行動與許國阻撓派的矛盾沖突中,塑造了具有愛國熱情和堅強性格的抒情主人公的動人形象。
首章首先展現女主人公快馬加鞭,奔波于漫漫長途,她要去吊唁國難,慰問流亡的兄長,表現出她心情的急切和不避艱辛。但是想到許國大夫們跋山涉水追趕前來,她心中又充滿了憂愁。貫穿全詩的矛盾沖突從此展開。
二章、三章反復詠唱明志。二章說:你們全都不贊同,我也不能回轉,比起你們不高明的主意,我比你們看得遠。三章是同義反復:你們全都不贊同,我也不能渡河回頭,比起你們不高明的主意,我的主張行得通。很明顯,追趕來的大夫們在勸說她返回許國,她毅然拒絕,并且批評他們對處理當前的局勢拿不出高明的辦法,不如自己眼光遠大,提出可行的主張。在這第一個回合的沖突中,女主人公表現了壓倒對方的精神優勢。
四章反映了女主人公與阻撓派的進一步沖突。那些阻撓者們對她紛紛責難,批評她女人家感情用事。她承認“女子善懷”,表明自己為祖國而憂傷,她說:登上那邊的山岡,采些貝母治憂傷;女子雖然多愁善感,也各有自己的主張,你們許國人責難我,真是幼稚而且狂妄。女主人公以不可動搖的意志回答對方的責難,直斥對方的無知和輕狂,表現了對自己行為的堅強的自信。
第五章中,主人公向對方說明自己的主張:我走在祖國的原野,麥田蓬勃茂盛地生長,我要把國難向大國控訴,誰相親誰來救援。這是矛盾沖突的又一步推進。她向阻撓者們表明:我的祖國還充滿蓬勃生機,它一定會復興,凡是和衛國相親的人都會響應我的呼吁而派兵援助。這句話里包含著言外之意:許國和衛國是親戚,你們為什么不來援助反而阻撓我呢?女主人公在思想上、氣勢上都壓倒了對手。
末章,女主人公以勝利者的口吻結束了這場斗爭。她說:諸位大人先生們,不要再責難我有什么過錯,任憑你們有千百個餿主意,都不如我所選擇的道路。有膽有識的女主人公,終于以堅強的意志,以自己行動的正義性,占了上風。
全詩章法句式整齊,四言句,全用賦體,意切郁憤,直抒胸臆。
據歷史記載,齊國響應了許穆夫人的呼吁,派兵援救,趕走狄人,衛國復興。許穆夫人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女詩人。魏源《詩古微》認為,《詩經》中的《泉水》、《竹竿》兩詩,也是她的作品。這兩首詩,都是女子遠嫁異鄉后懷念家國之作。
上一篇:《賀新郎·宋·劉學箕》賞析
下一篇:《過零丁洋·宋·文天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