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傅山
縱說今宵舊歲除, 未應除得舊臣荼。
摩云即有回陽雁, 寄得南枝芳信無。
“乙酉”指1645年,也是明亡的第二年。“歲除”即年終。一年將盡,人們往往對新年抱有深切的希望,希望好運隨新年而至,也希望一切災禍隨舊的一年而消逝,所以,一個“除”字,就成了人們除舊布新之愿的象征。此詩的前兩句就抓住這個“除”字來做文章。“縱說”意為縱使說。“舊臣”在這里指明代臣民,也是作者自指。“荼”是苦菜,引申作苦。除夕之夜,伴隨著人們的本該是一種新年將至的喜悅,然而詩人不但平時渡日如年,即使熬到“今宵”這不同尋常的夜晚,也未能消除得了他內(nèi)心的無限悲苦。所以在他看來,這個“除”字竟是名不符實了。這其中的緣由十分清楚:正當故國淪喪之初,山河破碎依舊,那社稷傾覆、國破家亡的“舊臣荼”怎能會輕易地隨時光流逝而消除呢?在這“歲除”之夜,人之常情與“舊臣”的悲苦心理形成強烈對比,傳達出莫可名狀的亡國傷痛。
不過,詩人并沒有絕望,因為除日一過,隨之而來的畢竟是春天。后兩句詩人寫出自己的期望。“摩云”一詞極言雁飛之高,可以上接云天。又因大雁年年秋季飛向南方,至來年春季而返,故有“回陽雁”之稱。據(jù)說可憑雁足傳書,所以大雁在人們心目中常常變成傳遞音訊的使者。詩人問道:來年那接天高翔的大雁,能否帶回南方的好消息? “南枝”本意為梅樹向南的枝,“芳信”本意則是春訊,此句化用晉朝陸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贈范曄詩》)一詩,但傅氏所謂的“南枝”卻是隱指當時在福州建立政權的明唐王朱聿鍵,所謂“芳信”,也是暗喻他們恢復中原的消息。在這兩句中,這位前朝遺老希圖恢復的熱切之情表露無遺了,然而它畢竟是問句,不那么肯定,不過是一種期望而已,而且這期望后來終得歸于幻滅,所以,與疑惑交織在一起的這種盡管熱切卻又十分渺茫的期望,并不能帶給詩人多少安慰,反而卻是一種心理的折磨。亡國之痛,非止一端,多有常人所無法想見者,于此詩可見一斑。
上一篇:《臨江仙·五代·鹿虔扆》賞析
下一篇:《晝飛羽檄下列城·宋·陸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