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唐卿·[雙調] 蟾宮曲
劉唐卿
博山銅細裊香風①,兩行紗籠,燭影搖紅。翠袖殷勤捧金鐘,半露春蔥。唱好是會受用文章巨公②,綺羅叢醉眼矇眬。夜宴將終,十二簾櫳,月轉梧桐。
【注釋】 ①博山銅:又名博山爐,表面雕刻有重疊的山形裝飾?!段骶╇s記》曾有長安巧工丁緩制作九層博山香爐的記載,可見是一種昂貴的器物。②唱好是: 元曲中習見語,又作“暢好是”,是“真是”、“正是” 的意思。文章巨公: 指王約。王約博通經史,雅好文辭,故稱“文章巨公”。
【鑒賞】 這首小令,描寫了達官顯貴王約府中的一次夜宴,在當時極享盛名。
博山爐中發出裊裊香煙,繚繞彌漫堂中,透過精致的紗籠,隱約可見兩行搖曳的紅燭光影,閃閃爍爍。嗅覺、視覺的融匯,為我們烘托出夜宴的奢華。
唐人筆記《原化記》 有這樣一則故事: “新羅僧相李藩曰: ‘判官是紗籠中人。’ 問其故,僧曰: ‘宰相姓名,冥司以紗籠護之。’”本曲中 “紗籠” 一詞,既實指罩燭者,又有恭維主人王約以及在座的達官顯貴之意,一語雙關?!按湫洹?二句寫人,使相對靜止的場景增加了流動感。宋代詞人晏幾道 《鷓鴣天》 詞: “彩袖殷勤捧玉鐘”。作者用 “翠袖” 替代“彩袖”,意象更加明確、雅致,借此代指勸酒的女子。勸酒的女子半露玉指殷勤地為客人盛酒。觥籌交錯,珠周翠繞,醉眼朦眬中縱情享受這美酒佳人的旖旎風光。不知不覺,月光篩過某一簾櫳,從梧桐樹的這一邊慢慢轉到另一邊,又從另一簾櫳透過。夜已深沉,然而,此時也僅僅是 “夜宴將終”,夜宴并未完全結束。
全曲從夜宴的場景入手,寫行酒的女子、宴飲的主人,最后轉入即將散席的場景,靜動相生,前后呼應。雖沒有寫眾賓客的字句,但由于抓住了宴飲中富有特征的典型場景,喧嘩、熱鬧、奢豪的氣氛,因此,眾賓客的情緒仍然可以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作者的艷羨、留戀的情懷也躍然紙上??臻g、時間、人物的交錯描寫,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上一篇:劉秉忠·[雙調]蟾宮曲|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武林隱·[雙調]蟾宮曲·昭君|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