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禮記·曾子易簀》鑒賞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 “華而皖①,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 ” 曰: “華而睆,大夫之簀與?” 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 “夫子之病革矣②,不可以變; 幸而至旦,請敬易之。” 曾子曰: “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禮記·檀弓上》)
在我們的眼前展現出一幅畫面: 曾子病危,學生子春敬候在床下,兒子曾元、曾申陪坐在腳跟前,一個小童縮在角落里,手里舉著點燃的蠟燭。昏暗的燭光里,一切顯得這樣安靜和有條不紊,人們恪守禮法,各居其位。這幅畫面是此文開首以極簡潔的文字描述出來的,引人入勝。
接著是個性鮮明的對話。童子突如其來的發問打破了沉寂: “這么華美而又光潤,是大夫用的席子嗎? ” “住嘴! ”子春不讓他說。可是曾子已經聽到了,很吃驚地呼了口氣。童子重復了一遍以后,曾子回答說: “是啊,這是季孫賜給我的,我還沒來得及換呢。元,起來換席! ”曾元不讓換,請求到第二天早上再換。曾子沉下臉來,批評了曾元,堅持要換,結果在眾人幫助下換了席子,還沒睡好,就去世了。在這些對話中,童子的天真誠篤,坦然相告; 學生子春因愛先生,不讓童子說的焦急制止; 兒子曾元怕父親因換席加重病情的恭敬婉轉; 特別是曾子置死于度外,視禮法重于生命的義正詞嚴,無不與人物各不相同的身份、性格和心情絲絲入扣。
曾子為什么一定要換掉那張席子呢? 當時等級制度森嚴。天子、諸侯、大夫所享用的房產、封地、車輛……都有嚴格的規定,絲毫不能逾越禮儀。連大夫睡的好席子,一般人也是不能隨便睡的。曾子是孔子的弟子,特別注重禮法和孝道,他老了以后就不再是大夫了,因此堅持換席。結尾處僅以“反席未安而沒”六字交代了易簀的結果,進一步突出了主題。
《禮記·檀弓》多寫喪禮,這里選了曾子死前不肯用大夫之簀而要易簀這件事,形象地寫出了曾子嚴守禮法,一絲不茍,不因病危、事小而越禮的品德。后人把病重將死叫“易簀”,有的地方把病人抬到另外不睡人的床上,可見,這篇簡潔的短文已經以其成功的藝術表現力而流傳于世。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楊衒之·景樂寺》鑒賞
下一篇:《清·李漁·木本①》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