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楊衒之·景樂寺》鑒賞
景樂寺,太傅清河文獻王懌所立也。懌是孝文皇帝之子,宣武皇帝之弟。閶闔南御道東,西望永寧寺正相當。寺西有司徒府,東有大將軍高肇宅,北連義井里。
義井里北門外有桑樹數株,枝條繁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鐵罐,供給行人,飲水庇陰,多有憩者。
有佛殿一所,像輦在焉,雕刻巧妙,冠絕一時。堂廡周環,曲房連接,輕條拂戶,花蕊被庭。至于大齋,常設女樂,歌聲繞梁,舞袖徐轉,絲管寥亮,諧妙入神。以是尼寺,丈夫不得入。得往觀者,以為至天堂。及文獻王薨,寺禁稍寬,百姓出入,無復限礙。后汝南王悅復修之。悅是文獻之弟。召諸音樂,逞伎寺內。奇禽怪獸,舞抃殿庭,飛空幻惑,世所未睹。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睛迷。自建義已后,京師頻有大兵,此戲遂隱也。
(《 洛陽伽藍記》)
毛晉《洛陽伽藍記跋》說: “鋪揚佛宇,而因及人文。著撰園林歌舞鬼神奇怪興亡之異,以寓其褒譏,又非徒以記伽藍已也?!?《景樂寺》正是這樣的篇章。
文章正面記景樂寺,用墨不多。佛殿和堂廡用筆殊泛泛,沒有很突出之處,佛象“雕刻巧妙,冠絕一時” ,虛筆點染,也并非刻意形容。記述歌舞、異端則是本文的重點。它分二層寫,一是“寺禁稍寬”前大齋時的歌舞女樂?!案杪暲@梁,舞袖徐轉,絲管寥亮”,從歌、舞、樂三方面著意渲染豪華美妙,再加上總評一句“諧妙入神”,唱嘆已極,卻更從側面補上濃重的一筆: “得往觀者,以為至天堂”,虛實相發,給讀者無窮的想象余地。其二是“寺禁稍寬”之后,音樂歌舞一筆帶過,禽獸舞殿庭,幻戲現奇異,漸用重筆?!爸矖椃N瓜,須臾之間皆得食”,拈出實例,前面幾句描述頓時更見精神,栩栩如生?!笆颗^者,目亂睛迷”,再次運用側筆,以觀者的反映來襯托高超的“異端奇術”,這種從對面落筆的手法,加強了感染力量,是值得稱道的。
此文以寺的興衰和世事貫穿全篇,其中雖不無興亡之嘆,但娓娓而道,辭氣安詳,脈絡清晰,呼應有方。文章用辭華美,意趣潔靜,多四字句,駢散相間,工整諧暢。錢鐘書說《洛陽伽藍記》行文“雍容自在,舉體朗潤” (《管錐編·全北齊文卷三》) ,誠非虛譽。
上一篇:《宋·晁補之·新城游北山記》鑒賞
下一篇:《先秦·禮記·曾子易簀》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