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九齡
曉覺芳檐片月低,依稀鄉國夢中迷。
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
自古哲人詩客,于光陰之速,生命之短,每感愴低徊,長言詠嘆。孔子在河邊觀水,有逝者如斯之嘆。屈原賦《離騷》,于時光飄忽、美人遲暮,尤三致意焉。而漢魏以還,隨著生命意識的覺醒和強化,此種人生感慨,更由簡單的主旋律化為五音繁會的人生奏鳴曲。曹植《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把短促的生命濃縮為一日,故有驚聽回視之效。李賀《浩歌》“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以神仙與長壽者為比照、更見出人生須臾光景。司空圖《狂題》:“昨日流鶯今日蟬,起來又是夕陽天”,更帶有晚唐時代的悲涼韻味……。凡此種種,都在發揮中國詩史上人生短促的母題,花樣翻新,變化無窮,而題旨歸一。耐人尋味的是,同一主題,經過歷代才人的凝眸諦視,錦心繡口,況周頤所謂“好言語已被前人道盡”,后來者應有無可措手之嘆,然而卻仍有人不循舊轍,推陳出新,在后代讀者的心靈中,引起震撼,激起共鳴。前人論詩詞一道“能事有止境,極詣難角奇”,其言豈然!
《題旅店》作者王九齡,生當末世,如上所舉詩詞名句,在他必然是諳熟能誦的。而王九齡卻能不囿于前人的思路,賦予傳統主題以全新的表現形式。以前此同類作品為參照系,可以見出此詩的藝術獨創性。
由詩題可知,此詩寫在他鄉旅店中。夜夢方回,倦意未消,雞聲啼唱,月華如水。詩人夢中看到故園風物,醒來后方知身在他鄉。他來不及整理捕捉殘存的夢影,又要跨馬踏上旅途。臨行之前,他把自己的思鄉之情和人生感慨,寫成這樣一首詩,題寫在客店的墻壁上。作者選擇這樣的特定情境,作為情感的切入點,渲染了全詩的抒情氛圍,也為哲理的生發提供了憑借。
此詩上二句抒發思鄉之情,下二句超越常見的思鄉層次,進而至于對人生底蘊的探索。這兩句詩包含有三層意思:人生短促,光景倏忽,這是第一層,是詩人感慨之所由生。第二層即字面的含義,終年奔走旅途,雞聲催人,馬蹄伴行,而韶年光景,就在雞聲馬蹄聲中飛快消逝了。第三層意思見于言外。蓋詩人所慨嘆者,不是奔走忙碌,而是不知所忙何事,何為歸宿。假如為了理想事業而奔走,雞聲喚人拔劍起舞,馬蹄清切可壯行色,那樣活得充實,也覺得有意義。而從詩人的感慨看,顯然并非如此。他是以身為形役,為衣食而奔走,而且他已在擾擾紅塵中奔波多年,將近老境了。如今他又在旅店里,聽著遠處的雞啼,看著朦朧的月光,不禁觸發了心靈的悸動,人生的迷惘。覺得這一切不得不然,而又毫無意義。詩人即景生情,緣情至理。哲理與詩情相映相生,使得這首小詩具有動人心魄的感染力。
上一篇:《題文丞相書梅堂·[元]楊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題梅·[元]貢性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