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經(jīng)典文章賞析·蘇軾《赤壁記》原文|注釋|賞析
蘇軾
黃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所,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睍r曹公敗歸華容,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使縱火,則吾無遺類矣?!苯癯啾谏傥?,對岸即華容鎮(zhèn),庶幾是也!然岳州復(fù)有華容縣,竟不知敦是。
今日李秀才來相別,因以小舟載酒,飲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shù)弄。風(fēng)起水涌,大魚皆出,上有棲鶻。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適會范子豐兄弟來,遂書以與之。
世知蘇軾有前后赤壁二賦,文氣磅礴,超邁高遠,筆意恣肆汪洋,而鮮知其有一玲瓏剔透的《赤壁記》(又名《給范子豐兄弟》),文筆似行云流水,馬走平川。這篇原書于《后赤壁賦》后的一段跋文,在歷代文選家抽調(diào)出為獨文后,與蘇軾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時期的其他璀燦斑瀾的文賦詞騷,共相構(gòu)成了蘇軾文學(xué)生涯中鼎盛輝煌的中期文學(xué)創(chuàng)作大局。
那是高山大川之作與小溪流水之文相輝照的文燦文爛的時期。
“黃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文局開筆奇峻,筆下景象立奪讀者的目光。一個“斗”字,一字立起文骨畫幅,是一字“龍睛”千金。就在這筆意練達奇?zhèn)ブ?,鋪打開一幅偉碩的潑墨畫面:在今湖北黃岡縣赤鼻磯略微偏西,赤壁山赤紅如丹的山腳、陡壁劈開江岸,高聳入大江。儼然是大船巨舟巍然下水的壯哉山水雕塑。傳說曹操在赤壁大戰(zhàn)中,就敗北在此。所謂赤壁大戰(zhàn),是指從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七月 (208) 始,曹操發(fā)動的以爭奪當(dāng)時的戰(zhàn)略重鎮(zhèn)荊州為目的的一場戰(zhàn)役,最后因?qū)O劉聯(lián)軍以逸待勞,火攻曹軍,大敗之而偃旗息鼓,形成歷史上著名的三國鼎立。是否此赤壁真為彼赤壁也?有的人說,“非也”。一不明也。其實,曹操所敗之“真”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魚縣東北,沿江陡壁上刻有“赤壁”兩個大字。戰(zhàn)后,曹操敗走華容,出華容山口隘關(guān)時,想起沿途看到森嚴(yán)險峻的山勢,而“智過人”的劉備,本可以“華容夾道皆葭葦 (即蘆葦),使縱火,則吾無遺類矣”,居然策失華容,合曹操馬上仰天大笑。蘇軾在此,寥寥幾筆,把一代梟雄剛愎自用的形象刻畫得維妙維肖。然而,此“赤壁少西,對巖即華容鎮(zhèn)”者,真是彼華容乎?“庶幾是也”,也算是吧!“然岳州復(fù)有華容縣,竟不知敦是”,又糊涂了。二不明也。其實,曹操敗走華容之“真”華容,在今湖北省監(jiān)利縣,漢代稱華容縣名。
難道真是蘇軾不知赤壁、華容何處是真?何處是假? 或明知故作不知,裝糊涂?知也好,不知也好;忽明也好,忽不明也好,醉翁之意不在酒,坡仙之意不在明鑒真假赤壁、虛實華容,更無意在此煮酒論定赤壁之戰(zhàn)的勝家敗者,敦王敦賊。
筆勢波譎跌宕、縱越馳騁如天馬行空的蘇軾,意在借景寫興,借史抒懷,寫王侯將相混戰(zhàn),是次,卻在先; 寫豪情游弋舒放,是主,卻在后。先虛后實,曲折別致,巧避開放情文字起筆的顯露生硬,而以史事虛托,映襯后文。
在交待了因李秀才相別而飲酒赤壁的緣由后,作者描繪了如下扣人心弦的畫面: 在那羽化成仙般的醉意中,火紅的斷壁懸崖下,悠揚的笛聲里,意到興至,樂情成章。且有奏且有唱。落筆簡括瀟灑的東坡,寫船行,寫酒飲。寫笛吹,寫樂章成吟,寫風(fēng)起云涌,魚躍江面,寫夜鳥啾鳴,寫坐論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精樂諳畫的東坡,在揮動手中那支翰筆時,整個宇宙都為之洋溢出靈動瑰麗的景象,如聲在耳畫在目。
在這幅畫卷中,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看到的是: 駕舟吟嘯徐行,江風(fēng)滿襟滿袖的豪放東坡,隨緣自適,飄志逸興,羽代登仙。初到黃州時期的“烏臺詩案”的冤結(jié)塊壘,化為子虛烏有,灰飛煙滅。表兄文與可的“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的用心良苦的教戒,在一片“孟德,公瑾,如昨日耳!”的抑揚頓挫中,早被東坡甩在腦后,如昨日耳。幸虧東坡怡然忘機,才留下無數(shù)的爛漫文字。
幸虧東坡忘了,昨日東坡,才留下了今日復(fù)明日恒久不移的千古絕唱,矯健清雄,飄逸瀟酒。
上一篇: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超然臺記》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