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伊州歌·入破第五》原文與賞析
君住孤山下,煙深夜徑長。轅門渡綠水,游苑繞垂楊。
本篇寫思婦對從軍出征丈夫的思念與追尋。
在唐代的戰(zhàn)亂年代里,丈夫從軍遠(yuǎn)征在外,長期不歸,又無音信,生死不明。家中妻子晝夜苦思不安,遂出門尋找。就在這一天傍晚查詢到丈夫所駐地址。
“君住孤山下,煙深夜徑長。”孤山,孤立之山也。丈夫隨軍駐在一座孤山之下,通往孤山的夜間道路(“夜徑”)云霧彌漫而濃重(“煙深”),又遙遠(yuǎn)(“長”)。“煙深夜徑長”,已經(jīng)暗示:困難重重,要尋見丈夫并不容易。因為有云霧遮蔽視線,路途遙遠(yuǎn)難以到達(dá)。
“轅門渡綠水,游苑繞垂楊。”轅門,此指軍營營門。苑,古代朝廷植樹木、養(yǎng)禽獸的園林。繞, 同“繞”。垂楊,指垂柳。思婦如何能達(dá)到孤山下找到丈夫呢?在軍營營門外,須乘舟渡過一條大河,然后,走過廣闊的苑囿,繞過一片片垂柳,方可到達(dá)其駐地孤山下。在一夜之間,思婦既要渡水,又要游苑,還要繞過垂柳,這怎么可能呢?所以這實(shí)際是進(jìn)一步暗示:去孤山下的路上障礙太多,去不得,因而難以尋見她的丈夫。這就使她更加苦思與焦慮不安。
詩中不明說思婦難以尋見其在軍中的丈夫,而只以后三句暗示;對思婦因?qū)ひ娬煞蚨坏玫慕箲]痛苦也不明寫,而只讓讀者領(lǐng)略。所有這些,都采用蘊(yùn)藉含蓄筆法。
以 “孤山”、“夜徑”、“渡綠水”、“游苑”、“繞垂楊”等詞語,描繪出生動形象逼真而優(yōu)美的境界。
由本篇聯(lián)想到 《詩·秦風(fēng)·蒹葭》。詩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兩首詩,不無相似之處。后者為理解本篇提供了印證。
上一篇:《先秦民歌·兔罝》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五七言情詞·其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