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捕蛇者說·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①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②,家無馀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③,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足下勤奉養,樂朝夕,惟恬安無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煬赫烈之虞,以震駭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④,或以不給,吾是以始而駭也。
凡人之言皆曰: 盈虛倚伏⑤,去來之不可常。或將大有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慍⑥。勞苦變動,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遼闊誕漫⑦,雖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讀古人書,為文章,善小學⑧,其為多能若是。而進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顯貴者,蓋無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⑨。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則嗤嗤者以為得重賂⑩。
仆自貞元十五年(11),見足下之文章,蓄之者蓋六七年未嘗言。是仆私一身而負公道久矣,非特負足下也。及為御史、尚書郎,自以幸為天子近臣,得奮其舌,思以發明足下之郁塞(12)。然時稱道于行列(13),猶有顧視而竊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譽之不立,而為世嫌之所加,常與孟幾道言而痛之(14)。
乃今幸為天火之所滌蕩,凡眾之疑慮,舉為灰埃。黔其廬,赭其垣(15),以示其無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顯白而不污,其實出矣。是祝融、回祿之相吾子也(16)。則仆與幾道十年之相知,不若茲火一夕之為足下譽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開其喙; 發策決科者(17),授子而不栗。雖欲如向之蓄縮受侮(18),其可得乎? 于茲吾有望于子,是以終乃大喜也。
古者列國有災(19),同位者皆相吊。許不吊災,君子惡之(20)。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故將吊而更以賀也。
顏、曾之養,其為樂也大矣,又何闕焉(21)?
【注釋】 ①王參元:唐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人,鄜坊節度使王棲曜(yao)的小兒子,唐元和二年進士。王家富有積財,不幸遇火災,家產蕩然無存。②楊八: 名敬之,排行第八,故稱楊八。作者的親戚,王參元的摯友。足下: 敬詞,下對上或平輩之間均可稱足下。③蕩: 滌蕩。泯 (min): 盡,徹底。④焚煬 (yang): 焚燒。赫烈: 火勢猛烈的樣子。左右:指對方。脂膏: 脂肪,泛指肉一類的東西。滫瀡(xiusui):滫,淘米水。瀡,使柔滑的東西。這是泛指飲食。⑤盈虛: 吉兇禍福。倚伏: 《老子》: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言禍福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依存。⑥慍(yun): 怨恨。⑦誕漫: 漫無邊際。⑧小學:舊時對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統稱。⑨銜: 含,指藏在心里。⑩嗤嗤(chi)者: 譏笑別人的人。(11)貞元: 唐德宗年號。貞元十五年,即公元799年。(12)御史、尚書郎: 御史臺、尚書省禮部員外郎的簡稱。奮其舌: 積極發言。郁塞: 郁悶不樂。(13)行列:指同僚。(14)孟幾道: 孟簡,字幾道,平昌 (今四川平昌縣)人。善詩尚節義,曾為諫官,官至戶部侍郎加御史中丞。后被排擠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柳宗元的好朋友。(15)黔: 黑色,燒黑。赭(zhe): 紅色,燒紅。(16)祝融:傳說帝嚳(ku) 時的火官,尊為火神。回祿: 傳說中的火神。(17)宥 (you): 諒解,寬容。喙(hui): 鳥獸的嘴,借指人的嘴。發策決科者:主持考試的人。發策,出題目。決科,錄取的意思。(18)蓄縮: 指作事懈怠、萎縮不前。(19)列國: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20)許不吊災,君子惡之: 《左傳》載,魯昭公十八年,宋、衛、陳、鄭四國發生火災,許國沒有去慰問,有人據此預測,許國先要被滅亡。許,國名,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21)顏、曾: 即顏回、曾參,都是孔子的學生。孔子稱贊顏回能安貧樂道,是個賢人。孔子認為曾參通孝道。闕: 同 “缺”。
【譯文】 收到楊八的信,知道您家遇到火災,家里沒有一點東西留存。我剛聽到時感到震驚,接著又有點懷疑,最后卻感到非常高興,本來打算慰問你的,現在卻改成祝賀了。因為路途遙遠,書信寫得簡略,還未能確切了解您的具體情況,假如果真是滌蕩得徹底而什么都沒有了,那就是我更要向您表示祝賀了。
您勤勤懇懇地奉養父母,安靜地過日子,只希望恬靜平安不出事。現在竟然遇到烈火焚燒的意外事情,使您受到很大的震驚,以至連飲食上的必要東西,或許都供給不上了,因此我剛聽到時感到震驚。
大凡人們的話都這樣說: 吉兇禍福是相互保存、相互轉化的,來去不可能永遠不變。有的人將會大有作為,最初卻處于困境災難中使人受到震驚,于是就有水火的災害,有眾小人的怨恨。歷經了辛勞和生活變動后,才能夠看到光明,古代的人都是這樣的。這個道理深遠廣闊、漫無邊際,即使是圣人也不會認為它是一定可信的,所以我心中是懷疑的。
以您的能攻讀古人的書,會作文章,又精通“小學”,像這樣有多方面的才能,可是做官上卻不能超出眾人之上,來取得顯赫尊貴的地位,這里沒有其他緣故。就因為京城的人大多說您家積聚了很多財產,那些愛廉潔名聲的士大夫,都害怕和顧忌,不敢說您的才能。只是自己了解您,藏在心中,忍耐著而不說出口。這是因為公正的道理難以說清楚,而世上又有很多人愛猜疑。只要話一出口,那些愛譏笑別人的人就會認為是得了您很多賄賂。
我從貞元十五年就看見您的文章,贊譽的話藏在心里大概有六七年時間沒有說出。這是我偏愛自己辜負公道已經很多了,不僅僅是對不住您。等到我在御史、尚書郎任上時,自以為有幸成了皇上的近臣,得到了積極發言的機會,便想使您的郁悶心情變得開朗。然而當我在同僚中稱贊了您時,還有人回頭來看而暗自發笑。我深恨自己修養還不顯著,平常聲譽沒有樹立,因此遭到世人的猜忌,我常常和孟幾道談論這事,并感到痛心。
現在幸好你家被大火燒得精光,所有眾人的懷疑顧慮全部變為了灰燼。您家的房子燒黑了,您家的墻燒紅了,表示了您家中什么都沒有了。而您的才能,才可以顯露明白,不被玷污,您的真才實學也就表現出來了。這完全是火神祝融、回祿在幫助您啊。那么我同孟幾道十年來對您的了解,還不如這場大火一個晚上就替您造成了聲譽。這樣大家就會諒解您、表揚您,使那些有話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張開嘴巴了。主持考試的人,把官職授給你也不會害怕了。即使想像從前那樣被人疑忌而萎縮不前、受人譏笑,難道還能做得到嗎? 在這方面我對您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最終我便非常的高興。
古代諸侯國中如果發生災禍,同等地位的國家都要去慰問。許國沒有派人去慰問,君子們都憎恨它。現在我所說的這些情況,有些和古人的看法不同,所以我把本要去慰問的改為了祝賀。
顏回、曾參那樣奉養父母,那是有很大的樂趣,和他們相比,您還缺少什么呢?
【鑒賞】 王家頗有積財,不幸遭火災,家產蕩然無存,乃至連飲食的供給也感到了困難。友人家里遇到災禍,不去慰問,卻認為是大好事,應該去祝賀。作者在這里說出了 “幸災樂禍” 的道理: “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寫得既合情又入理,使人感到確實應去祝賀。
信中可以清楚地顯現當時習俗的敗壞,和作者憤世嫉俗和不向命運屈服的反抗精神。
上一篇:《古文觀止·方孝孺·豫讓論》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蘇軾·賈誼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