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蘇軾·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①。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 《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②。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③。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④。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⑤。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⑥。”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馀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何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⑧?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11)。寄蜉蝣于天地(12),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13),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14)。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注釋】 ①壬戌:宋神宗趙頊元豐五年。既望:既,過了。望,陰歷每月十五日。蘇子: 蘇軾自稱。赤壁: 三國時代,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魚縣東南、長江南岸。作者游覽的是現在湖北省黃岡縣的赤壁,俗稱赤鼻磯。②屬 (zhu):斟酒勸人喝。《明月》之詩: 指的是《詩經·陳風·月出》篇,有“月出皎兮,佼 (jiao)人僚兮,舒窈糾 (jiao)兮”的句子。《窈窕》之章: 指的是《詩經·周南·關雎》,詩中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與后文“思美人”相呼應。③斗牛: 指北斗星和牽牛星。④馮虛: 馮同 “憑”。騰空,升空。御風: 乘風,駕風。遺世獨立: 拋開人間,了無牽掛。羽化: 成仙。⑤棹 (zhao)、槳: 劃船工具。前推的叫槳,后推的叫棹。桂、蘭: 是對劃船工具的美稱。溯 (su): 逆流而上。⑥美人: 古人常用來作為賢君圣人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⑦嫠(li) 婦: 寡婦。⑧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曹孟德: 曹操,字孟德。⑨夏口: 今湖北武漢市。武昌: 今湖北鄂城縣。繆 (liao): 連接,環繞。周郎:三國時代吳的名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中郎將,吳中稱其為“周郎”。⑩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指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荊州打敗劉琮,劉琮向曹操投降,曹操從江陵向東進軍赤壁。荊州,郡名,今湖北江陵縣。舳艫 (zhulu): 船尾和船頭。釃 (shi): 濾,灑,斟。橫槊 (shuo): 橫執著長矛。(11)江渚: 江中的小洲。麋 (mi): 鹿的一種。匏 (pao)樽: 葫蘆做成的酒器。屬 (zhu): 敬酒。(12)蜉蝣 (fuyou): 昆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一般只能活數小時。(13)造物者: 指天,因為古人認為萬物是天生成的。(14)肴核: 菜肴和果品。狼藉: 雜亂。
【譯文】 元豐五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劃著小船在赤壁的下面游玩。清涼的風緩緩地吹來,江水靜靜的連波浪也不起。我舉起酒杯勸客人飲酒,吟誦 《明月》 的詩篇,歌唱 《窈窕》 的樂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面升起,在北斗星和牽牛星的上空徘徊。白蒙蒙的露水彌漫江上,水光和天色相連接。縱放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它飄浮,越過茫茫無邊無際的江面。浩浩蕩蕩宛如騰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到哪里才止; 飄飄搖搖宛如拋開人間而獨立,變成仙人,登入仙境。
在這個時候,酒飲得很歡暢,敲打著船邊唱起歌來。歌詞是: “桂木的棹啊木蘭的槳,擊破月光映照下的清澈的江水啊,船在浮動著月光的江面上逆流而進。深遠無窮啊我的情懷,眺望美人啊,在天各一方。” 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配著歌曲節拍應和起來。那簫聲嗚嗚咽咽地,好像是哀怨,又好像是眷戀,余音沒有斷絕,宛如細絲一般。簫聲能使潛伏在深淵里的蛟龍起舞,使在孤舟上的寡婦哭泣。
蘇子顯得憂愁變容的樣子,理直衣襟,端正坐著,問客人說: “為什么簫聲這樣凄涼呢?”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 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河互相環繞,一片蒼翠,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所圍困的地方嗎? 當他破了荊州,直下江陵,沿著長江順流而東進時,戰船前后銜接,千里不絕,旗幟遮蔽了天空。他面對長江飲酒,橫執著長矛賦詩,固然是一代的英雄啊! 可是如今在哪里呢? 況且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之上捕魚打柴,和魚蝦做伴侶,和麋鹿做朋友。駕了一片葉子似的小船,舉著葫蘆做成的酒器互相敬酒。像蜉蝣那么短促地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顆谷粒。悲嘆我人生的短暫,羨慕長江流水的無窮無盡。怎能攜同飛仙在宇宙遨游,懷抱明月而永久長存。明知道不可以立即實現,只好把表達這種心情的簫聲依托在悲涼的秋風之中。”
蘇子說: “客人也知道那江水與月亮嗎? 不斷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地流,然而沒有流去; 時圓時缺的月亮,像那樣不斷地變化,然而始終沒有增減。原來從它變化的一面來觀察,那么天地間的事物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原樣;從它不變化的一面來觀察,那么天地間的事物和我都是無窮無盡的,卻還有什么值得羨慕呢? 況且,天地之間,物各有主,假如不是我所有的,縱然一絲一毫也不能獲取。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它就成為聲音,眼睛遇見它就形成顏色,獲取它沒有禁令,享用它也不會枯竭,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寶藏啊! 卻是我與你共同享受的。”
客人喜悅得笑起來,洗干凈酒杯,重新再飲。菜肴和果品吃光了,杯子和盤子雜亂地擺著。大家你靠我,我挨你地睡在船里,卻不知道東方天色已經發白。
【鑒賞】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的政敵由諫官何正臣、舒亶、李定等出面,摘錄了蘇軾諷刺新法的詩句,以誹謗朝廷罪,將其逮捕下獄,制造了宋代有名的“烏臺詩案” (烏臺,即御史府,專門彈劾百官的中央機關)。次年,蘇軾出獄,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這個虛職,實則流放。蘇軾其抑郁感憤自不待言。元豐五年,蘇軾在黃州撰寫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反映了他這個時期懷古憂今、抑郁感嘆和有志無成的思想狀況。
這篇賦的精髓,在于通過虛擬的“主” 與 “客” 的問答,運用水與月的比喻,探討宇宙與人生的哲理,表現蘇軾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觀察宇宙與人生的灑脫態度。從內容上看,它主要是言理,借泛舟赤壁,抒發自己貶官后內心的苦悶和不平,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襟。因此,全文的內在線索是寫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即由樂到悲,再由悲至樂。前一部分,主要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 后一部分,以情入理,情理相彰。它表達了蘇軾感情的波折、掙扎和解脫的全過程。從形式上看,這是一篇“賦”,賦是很講究押韻和對偶的。但是,這篇賦既有賦的特點,又有散文的筆法。賦中有散,散中有賦,長短句相間,整齊又參差,詞章華美,聲韻鏗鏘,形成了行文流暢而又跌宕多姿的藝術風格。
上一篇:《古文觀止·諸葛亮·前出師表》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楚辭》·卜居》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