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戰國策·顏斶說齊王
齊宣王見顏斶曰①: “斶前。” 斶亦曰: “王前。” 宣王不悅。左右曰: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 ‘斶前’,斶亦曰 ‘王前’,可乎?” 斶對曰: “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②。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貴乎? 士貴乎?” 對曰: “士貴耳,王者不貴。” 王曰: “有說乎?” 斶曰: “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③,死不赦。’ 令曰: ‘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④。’ 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⑤。”
宣王曰:“嗟乎! 君子焉可侮哉? 寡人自取病耳! 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⑥。”顏斶辭去曰: “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⑦。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⑧,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⑨。”則再拜而辭去。
君子曰: “斶知足矣! 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注釋】 ①顏斶 (chu): 齊國隱士。②慕勢:趨炎附勢。趨士:禮賢下士。③柳下季: 即柳下惠,又名展禽,魯國人,食邑柳下,謚惠,春秋時著名的高士。④鎰: 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鎰。⑤死士: 已死的賢士。壟: 墳墓。⑥太牢: 祭祀時牛、羊、豬三牲俱備為太牢,這里借指牛、羊、豬肉。麗都: 華麗。⑦太璞: 指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⑧鄙野: 鄉野。尊遂: 尊貴。⑨自虞: 自我快樂。
【譯文】 齊宣王召見顏斶,傲慢地說: “顏斶,上前來!”顏斶也說: “大王,到我面前來!” 宣王很不高興。左右大臣連忙責備顏斶說: “大王,是人君;顏斶,你是人臣。大王說 ‘斶過來’,你也說 ‘大王過來’,這怎么可以呢?” 顏斶回答說: “我到大王跟前去,是趨炎附勢; 大王到我跟前來,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做一個貪慕權勢之小人,不如讓大王做個愛賢敬士的明主。” 宣王聽后,更加憤怒地問道: “王尊貴呢,還是士尊貴?” 顏斶毅然回答說: “士尊貴,王不尊貴”! 宣王又問: “有根據嗎?”顏斶說: “有。從前秦國攻打齊國,下命令說:‘有人膽敢去柳下季墓地五十步范圍內砍伐柴木的,一律死罪,決不赦免。’ 又下一道命令說: ‘有人能斬獲齊王的頭顱,就封萬戶侯,賞黃金二萬兩。’ 由此看來,活著的君王的頭顱,還不如死去的賢士的墳墓珍貴!”
宣王聽后,感嘆地說: “是啊,怎么可以侮辱君子賢士呢?我是自討沒趣啊! 我希望先生收我為弟子。顏先生只要同我交往出游,吃的一定是三牲魚肉,出門一定乘坐車馬,你的妻子兒女都穿上華麗的衣服。”顏斶婉然拒絕,告辭而去,說: “玉石生在山中,一經打磨制作就破損了,不是說玉不寶貴,但璞玉本來的面目已不完整。生在窮鄉僻野的士人,一經推薦就能得到官位俸祿,這并非不尊貴,但士人的身心已受到功名利祿的侵蝕,已不能保持本色了。我情愿回去,饑食素餐以當肉,慢步緩行以當車,樂天無過以當富貴,清凈純正以自樂。” 他向齊宣王拜了兩拜,便昂首飄然而去。
君子贊說道: “顏斶很知道滿足,所以他能歸于本性,返于純樸,無所欲求,獨立常樂,終身不受羞辱。”
【鑒賞】 本文通過顏斶與齊宣王的對話,表現了齊宣王的驕倨和顏斶卑視王侯,不畏權勢,不慕利祿的高尚氣節,以及他的 “士貴君輕”,要求君主趨士,反對士人慕勢的民主思想和平等意識。
戰國時代,許多文士游說諸侯,以謀取高官厚祿,像顏斶這樣不畏強權,潔身自好的士人實屬難能可貴。文章對顏斶的高尚品性,主要通過他敢于對抗齊宣王的命令而不前,卻令宣王上前的行為; 他對“士比王貴” 的看法和 “玉制則破”、“士選則缺” 的議論; 以及他對回歸鄉野、知足常樂的人生向往來表現的。對齊宣王的倨傲則通過他命令“斶前”、“忿然作色” 和許諾“食太牢”、“出乘車”,“妻子衣服麗都”來表現。兩者對比,顏斶的清高貞節和齊宣王的以勢凌人宛然在目,賢愚自見。
文章語言簡潔精練,雖系 “對話”,但“對話” 中自顯不同的個性,層次遞進轉折,自然清晰。文末以“君子”贊語作結,令人深思,頗有分量。
上一篇:《古文觀止·施補華·題登高圖》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左傳·駒支不屈于晉》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