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柳敬亭說書
張岱
南京柳麻子,黧黑,滿面疤癗(1),悠悠忽忽(2),土木形骸(3)。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4),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5),王月生(6)、柳麻子是也。
余聽其說“景陽崗武松打虎”白文(7),與本傳大異。其描寫刻畫, 微入毫發, 然又找截(8)干凈, 并不嘮叨。哱央(9)聲如巨鐘。說至筋節處,叱咤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驀(10)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閑中著色,細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11),稍見下人呫嗶(12)耳語,聽者欠伸有倦色,輒(13)不言,故不得強(14)。每至丙夜(15),拭桌剪燈(16),素瓷靜遞(17),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 不怕其不齰舌(18)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靜,直與王月生同其婉孌(19),故其行情正等。
〔注釋〕(1)癗(lei):皮膚上腫起的小疙瘩。(2)悠悠忽忽:形容悠閑游蕩。(3)土木形骸:形容呆板,象泥塑木雕一樣。(4)書帕:指錢財禮物。書帕原先是明代官場中的一種明為贈送禮物,實為行賄的方式。最早所送的只一書一帕,故稱書帕。下定:先將書銀送去預定節目。(5)一時: 同一時期。行(hang)情人:非常叫座的藝人。(6)王月生;當時南京的著名歌妓。(7)白文:只說不唱的說書,即評話。(8)找截: 補充和刪節。 (9)哱夬(bo guai): 似是吆喝聲。(10)驀(mo):猛然間。(11)掉舌: 轉動舌尖,指開口說書。(12)呫嘩(che bi):低聲細語。(13)輒:就。(14)故:就。強: 勉強。(15)丙夜:半夜三更。(16)剪燈:剪燈花。(17)素瓷: 指潔白雅凈的瓷杯。 (18)齰(ze):, 咬嚙。 齰舌: 咬舌: 這里是羞愧欲死的意思。 (19)婉孌(luan): 美好。
〔鑒賞〕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說書藝人,因為自幼面麻,人稱柳麻子。他為人能辨善惡,重義俠,好替人排難解紛,說書則不拘成規定本,尤愛說《隋唐》、《水滸》中的英雄好漢。明亡以后,更借說書抒發激楚悲憤之情。當時的著名文人如吳偉業、黃宗羲、周容等,都曾以他的生平事跡寫過文章。張岱的這篇散文先從介紹柳麻子的形象入手。這里,作者毫不避諱柳敬亭面貌的缺憾,其用意,正是為了反襯他說書時“口角波俏,眼目流利”的神采。這種欲揚先抑的寫法,不僅避免了行文的平淡呆板,而且顯示出人物平中有奇的特點。緊接著,文章交代出柳敬亭說書受人歡迎的情形——“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這是鋪墊,是為下文描寫他的說書技巧,渲染出足夠的氣氛。
第二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集中寫柳敬亭卓越的說書藝術和表演技巧。可分幾層筆墨。先是寫作者自己聽柳敬亭說“景陽崗武松打虎”白文的親身經驗和感受。作者指出柳麻子所說的“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好比先設一個懸念,有心引起讀者的好奇與注意。這樣使文章有起伏開合的變化,然后再從容交代出柳敬亭說“武松”的特色: 細膩之處,描寫刻畫、微入毫發; 收束之處,干凈利落。筋節關鍵之處,音調高昂猶如巨鐘轟鳴,吆喝喊叫起來,聲勢大得要震坍房屋; 一般人不經意的情節平常之處,能夠巧妙地加以描繪渲染。象武松到客店沽酒,本無多少精采可言,柳敬亭卻說他一聲大吼,連空缸空壇子都嗡嗡震響。這就叫做“閑中著色”,把人物說活了。交代到這里,文章對柳敬亭說書本領的刻畫形容,似乎已經淋漓盡致了。但是,作者卻巧妙地將筆鋒一轉,變換角度,補敘出柳敬亭說書時對聽眾、環境的嚴格要求。一方面,說明他所以能在說書藝術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對這一藝術抱著嚴肅認真的態度; 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他人微而心高,狷介奇特的性格。經過這一層的交代描寫,本來面貌丑陋的柳麻子在讀者的心目中開始活躍起來。這時,作者再重新把讀者帶到一個特定的藝術氛圍之中——夜半三更,燈明幾凈,有人悄悄地遞上白瓷茶碗。于是,人們已經熟悉了的柳敬亭以緩慢而從容的聲音開始說書了。他的聲音,或快或慢,或輕或重,時斷時續,時高時低,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作者認為,如果揪住世上其他說書人的耳朵,要他們來好好聽一聽,不怕他們不羞愧到咬斷自己的舌頭! 當然,這一斷言未免有點夸張,但是有誰讀到這里會對張岱的這一夸張說法產生懷疑,發生動搖呢?!
柳敬亭確實容貌丑,但是他說書時口齒伶俐俏皮,眼神流轉靈動,衣服素雅大方,簡直跟風姿綽約的王月生同樣美好動人。所以,他們的聲價也恰恰相等。最后這一段的描寫與開頭的文字相照應,作者有意再將柳敬亭與王月生相比,文情搖曳生姿,余韻不盡,令人回味。
這篇雜記的語言文字具有較明顯的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是晚明小品散文中的精品佳構。它寫柳敬亭從兩個方面落筆,一是說書的柳敬亭,一是柳敬亭的說書。二者交叉并行、相輔相成,將柳敬亭的人物形象和他說書時的情形有機地融合成一個完滿的藝術整體,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甚至連柳敬亭口中的武松形象亦可聞可見,躍然紙上。這些都表現了作者張岱極高的文字再現技巧。
上一篇:《古文觀止·谷梁傳·杜蕢揚觶》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陶淵明·桃花源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