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韓愈·雜說一
龍噓氣成云①,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②。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③。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 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 曰: “云從龍④。” 既曰“龍”,云從之矣。
【注釋】 ①龍噓氣成云: 古代的神話說法。文中的龍喻圣君,云指賢臣。噓,吹氣。②茫洋: 深遠廣大的意思,此處也可當 “徜徉”解,即自由自在地往來。玄間: 宇宙中至幽至遠的空間。玄,幽遠,青黑色。古有天玄地黃之說,玄代指天和天色。薄: 即“迫”,逼近。伏光景: 日月的光亮被遮蔽、埋沒。景,同 “影”。感震電: 使雷電感生。震,雷。神變化: 是使其變化如神而難測。神,在此作動詞用。汩 (gu): 此處指浸沒。陵: 大土山。谷: 兩山間的夾道或水道。③云雖然“靈怪”,其“原動力” 出于龍。④云從龍: 見《易·乾卦·文言》: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意即云隨著龍而出現。
【譯文】 龍慢慢地呼出氣來就化成了云塊,云本來是不比龍更靈異的。然而,龍乘著這云氣,可以自由自在地到達青天的盡頭,靠近太陽和月亮,遮蓋住它們的光輝; 可以感應產生驚雷閃電,神妙地發生出各種變化; 可以降雨潤澤大地,使水沒山盡,汩汩奔流。云也是很靈異的怪物啊!
云,是龍使得它靈異的。至于龍的靈異,就不是云能夠賦予它的。但是,龍如果不能得到云的遮掩襯托,便不能神妙地發生各種變化。失去它所憑借依靠的東西,實在是不行啊!
真奇妙啊! 龍所憑借依靠的東西,卻是它自己創造出來的。《易經》上說:“云隨著龍而聚散。”既然說到 “龍”,就一定有云隨從它了。
【鑒賞】 本文以龍、云為喻,從“靈” 字著眼,用正逆交替、輕重轉換的手法闡明了 “圣君不可無賢臣,賢臣不可無圣君。圣賢相逢,精聚神會,斯能成天下之大功” 的辯證關系 (見宋·謝枋得《文章軌范》)。第一段先用逆筆說云弗靈于龍,接著又以正筆急轉,寫龍乘云氣的情況,表現了 “云” 的作用,雖著重寫云之靈,卻更突出了龍之靈。第二段又以逆筆說龍能使云靈,而云卻不能使龍靈,然后又翻轉說龍無云則無所依,用正筆強調了云的重要性。之后又一轉與首句 “噓氣成云” 相照應。最后引 《易》語作解又是逆正兩法互用。全文雖龍、云并提,實則以龍為主而云為賓,不僅說明圣主賢臣缺一不可的道理,還指出君臣各有職責、不可相代,應明確兩者的職分和其間的主從關系。此外還反映了作者對最高統治者抱有幻想,一心想作輔佐圣君的賢臣。
本文的寓意或說是借指“君臣” 的 “遇合”,或說是指朋友的互相應求,還可理解為激勵有志之士自己去創造施展抱負的條件。
上一篇:《古文觀止·韓愈·雜說一》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韓愈·雜說四》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