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史記·孔子世家贊①
太史公曰: 《詩》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②。”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③,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④,傳十馀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⑤,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注釋】 ①孔子世家:本篇記載了孔子生平活動和思想。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 (hang),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止,語助詞,無實義。③仲尼: 孔子的字。車服: 車子,衣服。禮器: 祭祀用的器具。低回: 恭敬地徘徊。④布衣: 老百姓。⑤六藝: 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譯文】 太史公說: 《詩經》 中有這樣的句子: “巍峨的高山需要仰視; 平坦的大路,能夠縱橫驅馳。” 雖然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可是心里向往著它。我讀孔子的著作,便可想見他的為人。到了魯國,參觀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又見儒生們每天按時演習禮儀,我在那里流連忘返,舍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以及道德才能出眾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在當時十分榮耀,可死后卻灰飛煙滅了。孔子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傳了十多代,仍然被學者尊崇。從天子王侯起,中國講說《六經》 的人,都把孔子的言論作為判斷是非的依據,孔子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鑒賞】 《孔子世家》記述了孔子一生所從事的種種活動,介紹并評價了他的思想學說,對孔子流離坎坷、困頓不遇的一生,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理論學說成為后世判斷事物的準則,達到了最高的不朽境界。司馬遷對孔子的學說非常欣賞,對孔子的人格非常欽敬。這從他一唱三嘆的贊語中清楚的表現了出來。司馬遷像“仰高山,慕景行”一樣的向往孔子,他說“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唯有孔子以一個布衣之身,竟“傳十馀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甚至破天荒地稱孔子為 “至圣”。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寄托了司馬遷自己的一瓣心香。近代李景星說這段文字: “精微淡遠,于平易中見風神,令人讀之不覺肅然起敬。” (《四史評議》)吳見思說: “贊語俱作虛寫,流連折宕,一往無窮。” (《史記評林》) “孔子世家贊”具有濃郁的抒情性,司馬遷對孔子的贊譽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恨不得把所有贊美的語言都加在孔子身上。正因為作者在寫作時,有強烈的身同感受,因而千百年來才會深深地打動讀者的心。
上一篇:《古文觀止·司馬遷·孔子世家贊》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左傳·季梁諫追楚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