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蓬萊宮闕峙青天,后內看燈記往年。
誰念東籬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圓。
上元節,農歷正月十五,古稱天官賜福節。上元夜看燈,唐、宋時已成為重要的民俗節日,公主貴婦可以自由出入街市,庶民百姓可以進入宮苑,這是一個盡情歡樂的節日,但本詩雖寫了上元看燈,反映的卻是作者對繁華富貴的漠視和對鄉居生活的追懷。
詩的第一句是寫進入大內——皇宮內的感受,他用“蓬萊宮闕”,形容宮殿豪華,令人覺得如入仙境。“蓬萊”是海上三山之一,仙家的居處。而僅比喻其豪華還不足以表達內心的震動,又說“峙青天”,一“峙”字,言其高聳入云,它表示的意思就絕不僅僅是高,而有威嚴、神圣等等涵意在內。句子似是正面歌頌了皇宮富麗堂皇、莊嚴神圣,而第二句,“后內看燈記往年”,隨即就一轉,在“后內”看燈,是與在五風樓下或宮墻外遙望相對而言,言已進入宮苑內部,皇宮內的燈當然是千奇百巧,所謂“鰲山燈海”,巧奪天工了,作者目睹這些所引起的不是羨慕、嘆服等常見之情,而是馬上回想到當年——貧賤之時的光景,這層意思由后兩句交代出:誰還記得故居籬笆墻外的小路上,也曾有過這樣一個上元之夜,在明月之下獨自漫步,那時才真正領略一年之中第一個圓月。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再來呀。“誰念”,是“我”念,實際上是,我面對如此繁華景象,反而若有所失,懷念起了寧靜的鄉居生活,“向人圓”是向“我”圓,表示自己有歸歟之志。
這首詩是寫京城上元日——燈節的,詩中卻沒有對繁華景象的贊美、歌頌,尤其他寫到大內,不僅未作歌頌,反而寫得巍峨高峙毫無親切感,為下文做了反襯。他真正向往的是,僻靜的鄉下,只有在那兒,人才真正領略月之美,明月才能真正找到能賞她的知己,念至此,他不禁萌生了回鄉去,避開塵囂,真正領略自然美景的念頭。
接連的范梈兩首小詩,都是他在或極熱鬧——看燈、或極愉快——游覽的情況下,一閃念之間的想法,毋論他實際上是否能做到到僻靜的地方去隱居,只從思想來說,他是苦悶的,常常想躲開,尋求恬淡自適的生活,這是他的真實思想。難道不也是元代許多作家所具有的思想嗎?
上一篇:趙孟頫《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冕《白梅》古詩賞析與原文